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报道》2009,(7):44-45
古人云,"非读书不足以应事"、"非学无以广才",又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来看看,当代官员都在读什么书?他们又为什么而读书?  相似文献   

2.
李燕 《走向世界》2011,(16):18-19
读书,是历代都推崇的一件事情。《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读书的立场和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  相似文献   

3.
周悦 《中国西部》2012,(12):34-3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知",即是对学习有兴趣。在选择兴趣班和辅导班时,要视孩子兴趣而定。只有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可能产生好效果。有人说,只要"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存在,学生和家长就不可能轻松起来;只要学生和家长心中有压力,补习班、兴趣班肯定会存在,并且会越来越火爆,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究竟如何,其实都无法在这里盖棺定论。也许这些人说的是对的,也许还有更深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对书的评价。书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营养品,世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和否定这种营养品,特别是人类社会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学者、科学家及政治家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书这种营养物质而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才能和卓越功勋的伟大人物。高尔基认为,他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他的,所以他说:“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扑在面包上。”马克思在回答女儿的问题时,也表明自己最喜欢做的就是“啃书本”。孙中山也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张海迪身残志坚,勇…  相似文献   

5.
丁春香 《魅力中国》2013,(13):212-212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要以读书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一笔重要“财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成长,首要任务就是要博览群书,使自己成为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q-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注定要与书缘定终生。特别是在当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的信息化社会。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一天,他的全身都插了管子,时而昏迷,但只要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前后总共11次,用时2小时50分钟,最  相似文献   

7.
正止庵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一件事的话。"在他看来,读书其实根本不是一件事儿,就如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习惯。但他不同意"坚持读书"的说法,"读书不是什么苦事儿,你读就行了,对我来讲就是没有法子不读书。"读不读书并没有好坏之分,但读什么书是有好坏之分的。一本书是否值得读,不能急于下结论,要在读过之后留心去看,去考证,这跟交朋友一样,"也许第一印象是这样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8.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4,(25):18-21
人们从不否认“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巧妙比喻是真实可信的。阅读,是良好的习惯,通过阅读人们往往能够从书中收获知识与真理、品味与文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一座城市的阅读史,更是折射着城市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历史。正因如此,10年来,青岛积极推动全民阅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倡导市民爱书、读书,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在探讨中思考,通过读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谐,从而让城市文化更加斑斓多彩。  相似文献   

9.
陈晋 《宁波通讯》2014,(5):74-75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一天,他的全身都插了管子,时而昏迷,但只要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前后总共11次,用时2小时50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暑假,对于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会,与平日里的紧张、忙碌相比,暑假的悠闲、放松无疑让教师们心怀惬意和期待,也是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重要原因。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暑假,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读书学习提升生命的高度教育经典是滋养生命根基的最好营养。"幽幽书香伴暑眠"应是我们的明智选择。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就不能站稳讲台,为学生所接受。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鸟儿没有翅膀;生命里没有书籍,就似灵魂里没有了思想。只有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读书视为一种责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责任是架起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个  相似文献   

11.
书趣与诗意     
唐人翁承赞的一首《书斋漫兴》写道:“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明代的于谦写有《观书》一诗,诗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读书四时乐》是清人翁森的逍遥之作,主旨是“跟着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诗中是这样表述四时之乐的: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日,“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时,“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  相似文献   

12.
截至到2012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有600所学校建有"红云图书室",一大半建在西部,其中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都是"红云图书室"建设较多的省区。 300多本书的图书室,数量不算多,但借阅率却很高,有的书都被同学们翻烂了。"我们不只是简单地捐个图书室,还要对之进行维护和提升。推出各种写作比赛,是激励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金牌图书室的评选,是鼓励学校用好图书室,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机制。""红云图书室"项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3.
黎权 《走向世界》2014,(25):12-15
悬梁刺股、凿壁愉光、囊萤映雪、书巢勤学、警枕励志、牛角挂书……中国关于发奋读书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怎么突然就说“不爱读书的中国人”了呢?这一武断的说法,将中国人读书的历史无情地割断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应该成为中国人“爱读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追寻"国山"一书周郢说,上世纪80年代,当时泰安学界前辈马铭初先生向他提起过一本题为"泰山国山"的书。虽然周郢经常搜集泰山文献,但却从未听说过此书,于是便向马老请教。原来早在30年代,民间曾有一次定泰山为"国山"的倡议,当时马老所在的泰山天书观师范讲习所,就刊出一种以"国山"为题的专书。马老的古稀追忆,  相似文献   

15.
吴遐 《沪港经济》2009,(6):67-67
Q:你有没有为钱苦恼的时候? A:钱多、钱少是相对于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来的,一个乞丐10块钱就能够过好几天。没有很多奢望的话,你就不会为钱苦恼。我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看书,有好的书就想买,当时的苦恼就是看中的书没钱买。  相似文献   

16.
陈传席 《走向世界》2012,(16):74-75
夫法以去弊,法亦生弊。学画之时,贵其有法,作画之时,贵其无法。王书侠兄少喜画,盖出于性之所好,其时见画皆临之,自得其乐。复为生计,从事文化工作数年,后又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投之名师,则学有法矣。然则学院教育,素描、油画、水粉、水墨、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皆需知之,而书侠独好国画山水。其毕业后则专事山水。此时,于宋元名家之作——研究,其后则迷恋于石涛、八大、髡残、弘仁、四高僧之画,反复研习,知其用笔之法,得其神韵。学画之法,一需知古、二需知今、揽古今于胸中,则下笔自有己法。书侠于古今之大家中,尤喜黄宾虹,次喜陈子庄。黄作画笔笔写出,浑厚华滋,苍莽有气度,书侠学黄法得其性;陈作画天真活泼、  相似文献   

17.
钧儒 《东北之窗》2013,(23):106-107
这些年来,"沓氏"这个"地名"在大连叫得很响,学者们说,今日大连行政区域,汉魏之时多属"沓氏县"地。这种说法不但出自今人之口,也出自前朝史地书籍,更有日本学者专题考究"古沓氏史"。然而笔者读书发现,古时辽东郡根本不存在"沓氏县",以讹传讹的"沓氏县"原是《汉书·地理志》的一处笔误,这个县的真实名称其实叫"沓县"。  相似文献   

18.
读书如品茶,张三偏爱君山银针,李四喜欢六安瓜片,乃各有所好,纯属自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万人读书自然景致万千——我们不必要求别人如何去阅读,却可以在阅读心得的交谈碰撞中,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似文献   

19.
快意斋论画     
吴悦石 《东北之窗》2012,(11):96-97
之十一要有笔意、有笔趣、有笔性,方为可观,故石涛和尚有一说,盖不虚也。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书家务本应始于用笔,有笔之虽简而不空,无笔之虽繁而不质,用笔之法如流河沙数,然有骨有势,有神有气,当为传世之典。要有笔意、  相似文献   

20.
Q:你有没有为钱苦恼的时候? A:钱多、钱少是相对于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来的,一个乞丐10块钱就能够过好几天.没有很多奢望的话,你就不会为钱苦恼.我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看书,有好的书就想买,当时的苦恼就是看中的书没钱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