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玉米要获得高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在此论述了高产玉米各个环节栽培技术,将对农民种植玉米增产、增收、增效起到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对玉米的增产效益,为纳米增效肥料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地块实验小区内,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按随机排列的方法,分别研究纳米碳增效肥料对玉米的增产效益。结果:结果表明,与普通肥料相比,70%纳米硝酸磷肥纳米增效肥料使玉米增产16.75%。结论:该试验是在粮食上的研究,开拓了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几种作物喷肥能增产夏玉米喷施锌肥能增产1991—1994年,笔者在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西营村做了多点喷施硫酸锌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苗期喷施锌肥的比对照田亩增产16.2%,千粒重增加34克,空株降低2%。具体方法为:在夏玉米苗期喷施0.2%的硫酸锌水...  相似文献   

4.
为了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边际效应的最大优势,采用玉米和大豆4:8间作方式,并在玉米抽雄前叶喷生控剂,尽可能提高玉米产量,弥补间作大豆所带来的减产,使综合效益得以提高,为生产应用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5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湖北省襄阳市组织召开了"油菜一玉米周年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会",现场演示了油菜-玉米轮作8项相关关键技术的集成成效,并就推进下一阶段的研究示范工作进行研讨。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吴孔明出席会议。经测算,采用"油菜一玉米周年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去年6月油菜收获后种植玉米,当年玉米亩产比与小麦轮作增产10%左右,每亩纯效益5 28元;今年核心示范区油菜亩产比传统的高产水平增产19.2%,每亩纯收益950元。核心示范区油菜一玉米轮作周年平均每亩效益达1478元,实现了"粮油兼丰、绿色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长军  赵忠忱 《民营科技》2011,(10):118-118
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广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农作物中玉米品种的更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但从全国来看,玉米杂交种纯度的合格率仍然很低,而作为杂交种,玉米制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此,分析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若干玉米制种的高产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对玉米的植株生育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增加作物抗逆性能,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米覆膜栽培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抗旱耐旱的效果,是我国对年代扩大玉米面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996年全国覆膜栽培面积达3300万亩,一般增产30-60%,高的在1倍以上。例如,黑龙江省1995年扩大玉米覆膜面积600万亩,使玉米种植地区向北推移。新疆博乐地区503亩春玉米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的不断更新换代,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农作物中玉米品种的更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但从全国来看,玉米杂交种纯度的合格率仍然很低,而作为杂交种,玉米制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玉米生产的发展。因此,如何在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同时,提高制种质量,是每个制种单位和生产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程和平 《民营科技》2007,(5):200-200
玉米新品种是指科研育种单位选育成功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一般比现在当地主推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优势和较高的增产潜力。所以,搞好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自七十年代在我国大力推广以来,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玉米杂交种增产的优势只存在于杂交第一代,第二代则发生分离和减产,因此必须每年制种。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的逐步开放,不法经营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吴淑清 《民营科技》2013,(4):103-103
玉米低温冷害的化学调控主要是研制出能够防御或抵抗低温冷害对玉米影响的化学制剂,通过应用该种制剂达到防御低温冷害对玉米的影响,实现增产或减少损失的目的。化学调控技术是一种实用的应急措施,能调控玉米内部的生化过程,提高玉米抗御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云龙 《活力》2014,(21):16-17
2013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1亿吨,增幅为5.9%,连续五年增产。由于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但除了占玉米总消费70%以上的饲料消费外,主要是作为淀粉、糖浆、酒精等食品工业原料和新能原材料以及饲料原料使用。在我国口粮消费中,由于适口性差,玉米口粮消费约占玉米总消费量的5%左右,随着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主要口粮产量逐渐被压缩,无疑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朱卫国 《民营科技》2013,(3):121-121
栽培措施在提高玉米产量中的作用是很大的。随着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新品种的推广,今后选育良种的增产作用,可能会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奥尔利克有机复合肥具有肥田沃土、改善土壤板结,增产提质和抗旱、抗寒、抗倒伏、抗早衰等功效。现对奥尔利克有机复合肥在玉米和大豆上的试验做总结。  相似文献   

16.
张书玉 《活力》2014,(19):55-56
玉米自引入我国之后一直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作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经济作物,在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对于产量的增加也显得尤为必要。这就有赖于玉米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对于新技术坚持不懈的推广。本文从土壤条件、种植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新思路三个方面选取三种玉米增产种植新技术,对三种技术进行介绍,概述操作方法,探讨技术对于玉米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并且对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栾云 《民营科技》2014,(3):257-258
中早熟玉米品种,生长期在5~7展叶时追肥产量效果较好,7展叶追肥产量最高,亩产796kg,比一次性施肥增产30.2%。  相似文献   

18.
自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1992年56号文)要求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监测体系之后,各地在原有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黑龙江省推广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作物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在去年夏旱、秋旱霜的自然灾害气候条件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大豆标准化落实面积111万公顷,比非标准田增产15%,玉米落实面积117.8万公顷,水稻落实面积43.6万公顷,增产幅度都比较大,小麦落实面积43.7万  相似文献   

19.
汤晓波  宋德福  金龙江 《活力》2006,(2):137-137
玉米专用型化控剂是一种高效物化技术产品。经连续三年对该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证明:该产品具有降低植株高度、气生根明显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促熟、提质、增产等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治市技监局承担的国家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立体种植农业综合标准化,经两年试点示范,既增产了粮食,又增收了票子。去年9月19日,通过了国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 1992年以来,这个局相继承担了“旱作农业标准化”、“立体种植农业综合标准化”等国家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去年,133.2km~2立体种植标准田,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比对照田增产14.9%,部分粮菜种植模式较对照田增产15%至25%,总计增产粮食2000万公斤,收入2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