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于轼有一个简单的想法:“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他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盛洪说:“他诚实、守信用,这些字眼似乎很平常,但在今天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实行的。”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说:“茅于轼年过古稀,还在做事,这是很难的,很了不起的。金钱方面他没有什么获得,还在做,所以我很佩服。”  相似文献   

2.
人物     
《浙江经济》2009,(2):5-5
茅于轼:国有一老 在2009年的1月14日,有一位老人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他就是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茅于轼老先生。这位老人,曾经是铁路局的一名技术员,曾经“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他在中国普及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特别策划     
声音茅于轼: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不对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对农业的过分重视。他大声呼吁,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把投资投在农业以外的其它地方。长时间以来,“三农”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头等难题之一,各界的一致认识是,相比而言偏低的农民收入是全国经济整体水平难以迅速提高的重要而薄弱的一环,目前各地政府已把解决“三农”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工作之一。但茅于轼指出,现在的问题恰恰就是对农业过分重视了,农业太得到发展了,他认为近年来强调农业是有问题的,要改…  相似文献   

4.
“土地节约利用”近年来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前一段时间,大牌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没有必要设立18亿亩耕地红线。茅于轼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经济,粮食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没有理由非得要强调种粮用地比其他用地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力瑾 《新财经》2008,(5):120-120
从茅于轼“我要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引发争议起,事实上一场轰轰烈烈的“重新认识富人”运动已经开始,有人将之称为“一种思想解放”,我看这样说为时还早,似乎过于乐观了点。  相似文献   

6.
“现在政府做事逻辑就是这样,高了就压,降了就捧,根本没找出房价高的原因。”年届耄耋的茅于轼尖锐地指出。  相似文献   

7.
声音     
“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 ——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这是杜绝富人入住廉租房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8.
也说依据     
现如今,中国的经济领域里,有些事有“依据”行得通却不见得符合经济规律,也不见得能产生什么经济效益。相反,另外一些事符合经济规律,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往往因为没有“依据”而行不通。诸如此类的悖谬,在当前改革的年代,却屡见不爽,且上上下下,人人得而听之任之,真是怪得可以。这就是我读了《茅于轼演绎资本故事》(《读者》二零零零年第十六期)的一点杞人忧天式的感慨。 一九九二年底,茅于轼先生的夫人曾向山西吕梁地区临县湍水镇龙水头村一年级学生韩利平捐款二百元,茅老和龙水头村就这样联系上了。从龙水头村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王博 《新财经》2008,(3):44-46
茅于轼认为,消费下降、物价上升、外汇储备过高、房价高企、股市泡沫等问题,皆源于基本价格信号被扭曲。因此,他给中国经济困惑开出的药方,就是“扭转价格信号扭曲”。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29日.在西安曲江宾馆举行的“2003金融家与民营企业家西安峰会”结束后,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先生就民营企业贷款难的话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国经济快讯》2009,(13):11-11
“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 ——经济学家茅于轼详解“帮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称帮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因为明着帮富人说话要挨骂,而替富人办事很多,因为肯定会有好处;而帮穷人说话很多,因为太容易了,但帮穷人做事的很少,因为太麻烦了。  相似文献   

12.
叹!经适房     
日前,茅于轼先生在由中国房地产协会、广东利海集团、2008中国泛北部湾房地产博览会组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部湾高峰论坛”上指出,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并不能满足一些人的住房需求,而仅满足了一部分人对房地产的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13.
茅于轼情怀     
吴小曼 《环球财经》2008,(7):112-115
“有人用智识启蒙世界,有人用道德感召世界,先生两者皆有大为。”来自茅于轼学生的评价与他这几年遭受的质疑很不匹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矛盾和扭曲的市场心理。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正在颠覆“世界游戏规则”,它带给世界的冲击不亚于一场大地震。经受这一过程的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最近发生的对茅于轼和谢国忠人身攻击风波来看,我们的社会正在弥漫着一种非理性情绪,它反映出社会的整体“文化生态”环境指数还未达标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只有鱼才成群结队,经济学家应该特立独行。” ——经济学家茅于轼详解“帮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称帮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因为明着帮富人说话要挨骂,而替富人办事很多,因为肯定会有好处;而帮穷人说话很多,因为太容易了,但帮穷人做事的很少,因为太麻烦了。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交通银行与南方人物周刊共同主办的沃德财富精神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上海站论坛,交通银行总行的副行长叶迪奇、电影导演贾樟柯、经济学家茅于轼等人围绕“金融海啸与财富精神”这一主题,分别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对财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10,(10):18-19
茅于轼说过,中国的民怨来源于社会正义的缺失,而正义的缺失就是源于“强者”不讲理、“强者”不守规矩。他们什么都跟你讲,就是不给你讲理。医生不为拯救苍生疾苦,专收回扣红包;教书不图桃李天下,只走歪门邪道;一个教育局长被抓、百名校长自首……  相似文献   

18.
《产权导刊》2014,(2):58-58
——经济学家茅于轼2013年12月30日在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办的“法治与公共政策——聚焦土地制度改革”论坛上表示 经济的三要素是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土地的浪费很大,如果能够改善土地的使用效率,将能大幅度提升我国GDP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新财经》2009,(4):22-24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全国“两会”不但受到国际社会关注,更受到了“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重视。“两会”上,扩内需保增长、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市场和读者关注的这些热点话题,《新财经》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主任何维达。  相似文献   

20.
我们看到,从吴敬琏、周其仁、张维迎、樊纲,直到今天身体力行地为穷人办事却说要为富人说话的茅于轼……经济学家挨骂的名单上,在不断添加一串串新的内容。 “经济学家挨骂”在中国好像是一大独特现象。以至于一些媒体、社会研究机构以及社会舆论开始研究“经济学家挨骂”现象。为何骂?骂的是否有道理?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许多文章、媒体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