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命题;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目标模式。这就从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和它的运行格局两个方面,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和思路选择提供了基本的规定性。正如现代商品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市场经济一样,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质上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以社会经济生活转入市场运行轨道为基本要求的“市场化”改革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来。“市场化”改革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本文着重就其中的财税体制变革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提出的科学论断。它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三大的政治报告在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同时,又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并且提出了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任务。探讨这个新体制建立的若干理论问题,对于全面地健康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生产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在存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在存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党的十三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开拓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从总体上说来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业企”。这样就必然会发展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和资金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这种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可以而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还进一步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相似文献   

6.
一、对“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认识的发展“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个运行机制。所谓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推动关系。在这些要素中,最大的要素莫过于国家、市场和企业。所以经济运行机制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市场和企业三者在经济活动中的关系。“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国家、市场和企业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不是个主观政策,而是个客观规律。这个客观机制是近来才发现和认识的,是在赵紫阳的十三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来的。这个机制的提  相似文献   

7.
不少同志至今还这样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而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机制是计划机制。“计划”与“市场”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方式有三种不同类型: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但是只要我们不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而是统一起来看,就会发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市场机制,而在于这个市场机制是否有计划性。任何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调节的方式或手段,最终都表现为对市场的调节。“市场调节”这个提法本身就欠妥,把“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列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 第一,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对象性的东西,它只能是调节的客体,不能是调节的主体。大家知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市场行为,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也就是讲对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巨浪,正冲击着旧的计划体制。在改革中,建立新计划体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其目标模式如何?实现的步骤和条件又怎样?这些都是经济改革亟待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新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基础上计划商品经济的计划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包括四个含义:必须是完全开放的,而不是封闭半封闭半开放式的体制;必须是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为支柱,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必须纳入社会主义市场运行轨道,以社会主义市场为中心运转,为社会主义市场服务的体制;必须是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本刊记者就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专门访问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卓炯同志。从五十年代以来,卓炯同志就开始撰文,阐明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是商品经济的观点。六十年代,他提出了社会分工决定产品的商品性质和所有制决定商品的社会性质和特征的论点,并认为商品经济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力工具。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十年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首先回答的几个理论问题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最近引发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总体提法,今天还要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提法?有人从论证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出发,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提出的必要性,也有人从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出发,说明这两种提法的具体差别。前者没有认识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鲜明色彩,因而即使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法其立足点在“商品经济”,也会被持相反观点的人作出基本相反的解释。后者观点则不能解  相似文献   

11.
林凌 《特区经济》1993,(3):17-20
<正>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什么模式作为改革取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概念上翻来覆去做文章。1984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观点,大家都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认识上,歧义仍然不少。无论把重点理解为有计划还是理解为商品经济,实质上都没有脱离计划与市场板块结合的窠臼。1992年,小平同志继1991年上海讲话之后,再一次提出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中国在改革的取向上走出了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死胡  相似文献   

12.
本月十一日上午,广东经济学会与《南方经济》编辑部召集部分经济学者座谈十三大报告的精神,由广东经济学会会长曾牧野同志主持会议。大家围绕十三大报告中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论述,联系广东改革实践,探讨广东经济学界如何贯彻深化与加快改革的问题。现择发言要点归纳如下: ——十三大报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有新的突破。例如在所有制体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市场体制方  相似文献   

13.
张井 《南方经济》2012,(4):73-74
一、“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 从改革开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导向和目标模式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层包括元老,认识上有分歧,理论界和政界有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意见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一种主张占上风,影响着中央决策.党中央文件先后提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提法虽然变过多次,但实质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理论界则先批判商品经济,后批判市场经济,认为都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和废金属市场日益活跃,金属回收行业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一方面要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废金属回收机构横向经济联合,建立稳定的资源基地和销售网络,保证货畅其流,物尽其用,这是我们物资系统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近几年来辽宁省废金属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转轨之中,如何处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改革伊始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起初是“为主为辅”的地位之争,接着是“板块”还是“渗透”的结合形式之争,到党的十三大终于形成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思想目标模式,它标志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废钢铁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废钢铁市场如何建立?我认为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应该是废钢铁流通的市场模式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粗浅的议论。一、市场模式的特殊性问题市场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有供应和需求之间经济关系的总和。对于一般商品经济说,任何市场都要符合价值规律并遵循供求平衡原理,这是无疑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商品市场之间、在生活资料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之间、在废钢铁市场和一般生产资料市场之间,其市  相似文献   

17.
(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而产生的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经济管理制度。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认识,按照这一矛盾发展的趋向,对未来社会经济运转的图景作了科学的阐述,在《资本论》中多次谈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一个自觉的、有汁划的联合体”。“这个自由联合体,他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功绩,在于开辟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道路,把原来实行产品经济计划体制逐渐向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转变,把直接的行政指令调节,转向间接的市场调节,建立起“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十年来,微观机制的再造,市场体系的建立,宏观管理的重塑,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新旧两种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求“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科学地阐明了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法制建设对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保障作用,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1993年,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稳步推进利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