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加入WTO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信用社非正常贷款额逐年增长,信贷风险不断增大的条件下,必须针对传统贷款“三查”模式的弊端,建立“三查”分离机制,才能有效加强信贷管理,减少和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查”分离机制是调查管理实行“双人制”,划分管理,调查管理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前调查权,审查核准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款审查权,检查监测岗位职责直接掌握贷款检查权,同时明确分管人员的相关职责,建立“三查”分离机制还需要建立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信贷监测网络等。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是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又是全国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我们拟联系农行实际,就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谈谈看法。一、加强制度建设,狠抓科学管理办法实施1、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回顾我行的信贷经营管理历程,分析信贷制度执行情况,比较机制完善与否,我们深刻感到:什么时候坚持了信贷的制度原则,从严治贷,则贷款失误就少,风险也小,而且贷款的社会效益和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较好。因此,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使信贷管理逐渐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搞好信贷工作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建立和完善贷款考察立项和审批、贷款按期限管理、贷款“三查”和审计、贷款到期催收和实行担保、抵押以及信贷员岗位责任制、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贷款的公开监督制度、信贷人员廉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以保证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县支行拓展消费贷款缓慢的原因1、部分贷款客户经理仍走不出消极信贷行为误区。近年来农行吸取历史教训 ,出台了一系例如“包放包收制”、“终身责任制”等贷款风险防范管理办法。使多年来习惯于简易手续放贷的信贷人员看到现今一整套严格放贷管贷的手续、制度不免望而却步。一些贷款客户经理持有“放贷就不可避免犯错误 ,不放贷就不犯错误”的消极思想。2、坐等顾客上门求贷的观念仍未根本转变。有的贷款客户经理认为主动出门营销贷款是一种求人贷款行为 ,觉得脸上无光 ,仍然采取计划经济年代的守株待兔、坐等顾客上门求贷的工作方…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下半年,我们对三明市12家城市信用社贷款状况进行稽核,发现逾期贷款为3374万元,占贷款总余额的56.11%,低质量贷款为1704万元,占贷款总余额的28.34%,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他们信贷资金沉淀比率是相当高的,其安全性没有保障,效益不理想。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没有严格执行信贷“三查”制度。由于城市信用社信贷人员普遍偏少,而贷款户点多面广,金额又较小,贷前没有作详细的调查,甚至没有调查。贷时审查不严,往往只听一面之词,就予批贷。贷后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检查。到贷款逾期企业无力偿还时,才上门催收,为时以晚,有的已变风险贷款,造成沉淀。  相似文献   

5.
信贷工厂     
一、“信贷工厂”含义 “信贷工厂”意指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进行批量处理。具体而言,就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业务按照“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批量操作。在信贷工厂模式下,信贷审批发放首先要做到标准化;在贷款过程中,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监督人员专业化分工;最后,为了监控风险采用产业链调查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借贷企业进行交叉印证。  相似文献   

6.
贷款担保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担保业务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如缺少担保主体,贷款的担保质量差,风险处置难,市场中介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不规范运作等,是造成商业银行“惧贷”、企业“难贷”以及信贷市场难以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必须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市场约束等各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信贷管理风险意识淡化、制度约束弱化、贷款管理行为随意化及监管弹性化等自由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将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思路概括为“培养一支队伍、重点完善两个办法、把好五个关口”,即构建风险信贷文化,打造信贷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把好贷前调查关口、贷款审批关口、贷款发放关口、贷后管理关口及信贷管理监督关口。  相似文献   

8.
<正>一、“双管齐下”,挖潜搞活银企资金 1、挖潜与贷款相结合。改变目前挖潜“银行硬,企业软”的不合理局面,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迫使企业走内涵挖潜的道路,形成银企共同盘活资金存量的整体意识。(1)实行挖潜与贷款的收回挂钩。银行对有信贷往来的企业当年核实挖潜任务及挖潜收贷数额,把挖潜收贷额从已占用贷款中划出,设立企业“挖潜专户”,同时分企业建立“挖潜台帐”挖出潜力,收回贷款。对挖潜进度快,归还贷款及时的企业,在资金供应上优先支持,反之不增加或停止贷款,(2)挖潜与贷款的发放挂钩。将挖潜中收回的贷款和调整信贷结构紧密结合,掌握贷款投向,达到提高一、二类企业的贷款比重,降低三、四类企业的贷款比重;(3)挖潜与贷款利息挂  相似文献   

9.
<正> 清收风险、呆帐贷款是降低风险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两年来,我行认真总结并吸取其他行处“清贷”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清贷”有效途径,使“清贷”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近两年收回风险、呆帐贷款占原风险呆帐贷款的67.25%。我们的做法是:1、统一认识,群策群力,狠打“清贷”攻坚战。支行建立了以业务主管行长为组长,信贷、技改、监察、稽核等部门科长为成员的“清贷”领导小组,负责对“清贷”工作的领导.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本支行基层单位多,企业分布广,信贷业务分散.清收难度大,因此信贷员对清收风险贷款存在着畏难情绪,加上本行风险贷款一部分属前几年遗留问题.贷款审批书上签字的行长、科长.信贷员有的已调  相似文献   

10.
信贷隐性风险。贷款隐性风险主要表现为:A、贷户经营中的潜在市场经营风险。信用社在贷款决策发放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贷时贷户经营状况的审查把关,对其贷后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预测不够,隐性的市场风险就可能已经潜在,如不及时发现预防,往往风险难以避免(有的甚至贷款还未到期,贷户经营已经关停)。B、贷款对象的信用履约程度下降,逃废债务行为严重。有些账面反映为正常的贷款可能随时面临着贷款企业改制,贷户躲逃等而变为风险。C、信贷操作手续,贷款方式存有漏洞,资产保全难以奏效。如无效抵押,质押或担保,诉讼失去时效,抵贷资产难以变现等等,造成贷款实际偿付率降低。D、贷款的集中风险,最大一户。特别是“顶冒名”,“垒大户”贷款风险更是难以识别,更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审贷分离”贷款办法利弊谈梁子方我区农行实施“审贷分离”过程中尚有诸多措施跟不上,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信贷工作业务量大与人员严重不足相矛盾。农村信贷面向千家万户,季节性强,要做到每笔贷款专人调查、专人审批,这对基层营业所一般仅有1...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信贷管理风险意识淡化、制度约束弱化、贷款管理行为随意化及监管弹性化等自由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将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思路概括为“培养一支队伍、重点完善两个办法、把好五个关口”,即构建风险信贷文化,打造信贷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把好贷前调查关口、贷款审批关口、贷款发放关口、贷后管理关口及信贷管理监督关口。  相似文献   

13.
粮油收购贷款实行“统贷统还”的弊端与对策□郑承枝郑辉一、“统贷统还”管理方式的弊端1995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对粮油收购贷款的发放普遍推行“统贷统还”的信贷管理方式,其本意在于加强对粮油收购贷款的管理,变银行一家的信贷管理为银行、企业的双向信贷监管,...  相似文献   

14.
<正>盘活信贷存量是1992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当前,这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其表现为沉淀贷款比重大,资金周转不灵,贷款增量有限,银行经营困难。因此,必须重视盘活信贷存量。 一、加强领导,组织清收非正常贷款。在基层县,建议由分管县长亲自挂帅,抽调银行、财委、财政、税务、审计、法院以及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清收贷款工作小组,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清收非正常贷款。对非正常贷款清收中的“钉子户”、“赖帐户”提请诉讼。地方法院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尽快审理银行收贷案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最近我县信用社信贷产清理情况的数字表明,到1987年12月31日止,全县5143.73万元贷款中,一般到逾期贷款2797.03万元,占总额54.38%;呆滞贷款1065.18万元,占总额20.71%;呆帐贷款84.4万元,占总额1.64%;未到期贷款1197.12万元,占总额23.27%,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据反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主要的还是贷款管理上的问题,经调查了解,主要存在如下了几方面的问题; (一)贷款管理偏松,乱批乱贷现象严重。如有的贷款未经调查就发放;有的超权限审批贷款,有的会计出纳或其他人员批贷款;有的越级审批贷款:有的信贷人员以贷谋私。 (二)跨地区多头贷款突出。近年来,农村乡镇,专业户,个体户、联合体相继涌现,  相似文献   

16.
一、信用关系恶化是导致“恐贷“、“慎贷“的环境因素.部分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贷款后不认真履行借款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故意拖欠甚至恶意逃废债务.如此沉重的包袱和极度恶化的信用关系,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企业及农户的能力和信心,难免使信用社信贷人员产生“恐贷“心理.……  相似文献   

17.
<正> 避免贷款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为使这项工作抓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以笔者拙见,应强化三个机制。一、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是减少贷款风险的先决条件。主要强化四个制度:(一)强化贷款审批制度,认真推行以调查、审批、检查“三权”分离的办法,对大额贷款,要集体审批。为防止失误,应坚决杜绝自批自贷、人情贷款、行政干预贷款等不正常现象。(二)强化贷款跟踪检查制度。对单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应对企业资金运行的整个周期,资金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其好处:一是保证企业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挤占挪用;二是对资金使用能落到实处,即使资金在哪个环节受阻,也容易发现,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减少资金损失;(三)强化企业资金营运定期报告、检查制度。一是要求企业按月准时报送企业经营状况报表及分析报告,对不按时报送,或报送报表数字失真、弄虚作假的,经查出,应采取信贷制裁;二是信贷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每年至少两次,并定为制度,检查落实,防止企业资金流失。(四)强化信贷“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贷款政策、条件、对象、结果、贷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金融系统信贷收支中,一方面企业存款大增,另一方面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也大增。以工商银行为例,今年1—5月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工56.92亿元, 而同期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也比年初增加165.54亿元。这一“双增”经济现象到底是何因,是“实存实贷”,还是“虚存虚贷”,还是两者兼有?今年六、七  相似文献   

19.
银行缺乏信贷约束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资金约束软化。1985年,专业银行改革了资金管理体制,实行了信贷资金“实拨制”。以存定贷,从表象来看,似乎可以形成“存款”与“贷款”的平衡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如何有效地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内因1、信用社决策者法制观念淡薄。如有的信用社主任对放贷把关不严,未按有关的法律、规定办事,以权代法、人情贷款常有发生。2、“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信贷人员怕辛苦,不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报告写得太简单,流于形式;贷后又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以致贷款被转移用途而未能及时发现。3、违规经营现象严重。以贷还贷,以贷收息和搞帐外经营的现象至今还存在,导致贷户无力偿还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