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云龙 《中国物价》2022,(11):31-33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整体呈现先扬后抑走势,部分品种价格创下阶段性新高或历史新高。展望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的总体逻辑将由供给主导逐渐转向需求主导,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枢下移,而大国博弈加剧、极端天气等因素将加剧价格宽幅震荡。  相似文献   

2.
俄乌冲突短期内改变了全球能源供给。应用百度指数来量化分析互联网对俄乌冲突的关注度,通过GARCH模型研究俄乌冲突的互联网关注度对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了窗口期内能源市场价格的累计波动率情况。结果显示:俄乌冲突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具有显著影响,对中国能源价格波动没有显著性影响;滞后1期的俄乌冲突关注度对中国SC油价波动产生显著影响,但对相关能源价格无显著性影响;Brent原油价格波动对国际及中国原油市场均有显著性影响;俄乌冲突期间,国际及中国原油市场的价格累计波动率反应快速,波动幅度较大,具有持续性影响,但是中国焦炭及焦煤价格的累计波动率反应较慢,波动幅度小。研究认为中国应重视能源安全,调节能源平衡,加快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美等国相继加入对俄制裁,已逐渐由地缘政治冲突蔓延至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使全球金融与大宗商品贸易出口结构均受到相当程度的波及。在此期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急上急下势头严重,能源安全问题日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不断攀升、行业景气度日益提高及各类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石油进口的依存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如何从能源贸易视角探究俄乌冲突带来的问题、风险,并防患于未然,已然成为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以货币流通量为代表的货币流动性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货币流动性虽然对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存在一定影响(并不特别显著),两者在变动走势中始终保持趋势基本一致的变化,但是货币流动性并不是引起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货币流动性对资产价格具有影响,主要是由于货币资产配置的因素——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作为资产价格之一也是货币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更多依赖于商品的供需关系,货币流动性大小仅是通过货币因素制约或活跃商品交易量而影响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5.
202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际能源价格已回落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国际粮食和金属价格仍高于疫情前。2023年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由需求主导,高通胀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加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枢持续下移。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等供给侧因素将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现状,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探讨了引发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围绕政策调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机制。最后,从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2022年6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欧美国家加息进程的推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改2020年5月以来的上涨势头,总体呈下降态势,部分农产品及能源价格已经跌至俄乌冲突升级之前水平。预判后市,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延续波动下行态势。但需注意,2022年全球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或将导致能源需求激增,国内部分大宗商品仍面临较大的输入型价格上涨风险。建议有关部门要着重抓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有效发挥储备调控和进口调节作用,并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工作,确保国内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增强。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40%,之后随着经济好转,价格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下跌,此状态一直持续到2016年。股票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必然也会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而2017年,商品期权即将上市,部分股指期货取得了较好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股票市场又将如何波动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各国资源与商品之间的流通程度不断提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地缘政治、金融、气候变动、汇率等驱动因素入手,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江 《价格月刊》2016,(8):50-5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以石油、农产品及金属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已经对我国CPI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等策略,不断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货币"超发"现象在我国持续存在。然而,长期的货币超发却并未导致以CPI衡量的持续通货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之谜"。经典的货币数量论、经济货币化理论以及经济虚拟化理论都曾对这种现象进行过解释。作为对现有解释的一种重要补充,本文基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视角,对货币超发背景下的物价总水平变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以成为解释"中国之谜"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市场对“超级周期”形成的担忧持续存在。本文通过回顾历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其主要特征,总结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新特征,提出了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可能产生的输入性风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与金融因素、地缘政治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好地防范输入性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应该认清形势,动态监测关键指标变化,提前防范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财政政策合理发力,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形成有效配合;关注国际大宗商品来源和运输通道安全;注重防范国际市场价格风险的传导,合理对冲风险;有效保护中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避免价格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代表指数,采用溢出指数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第二,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很小;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最大。第三,在发生全球性极端事件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大。根据结论,提出了中国应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优化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推进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宗商品在我国国际贸易进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探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相关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通过以WTI原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近年来WTI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现状,结合我国相应的措施分析未来价格变动趋势,最后提出我国应对WTI原油价格变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导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指包含了核心商品的价格波动,能够反映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动态信息。因此它被广泛的用于分析商品市场的价格与宏观经济走势。CRB指数分为三个大类涵盖了19种期货品种,第一类是主要农产品;第二类是主要能源类;第三类是主要金属类。二、近十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情况(一)主要农产品价格呈现"高位大幅波动"态势。根据2001-2011年9月的农产品价格指数月度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美间汇率、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以及美国大豆价格与我国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联分析,并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实证分析美国大豆价格的变化与我国食品类CPI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证明,美国大豆价格与我国食品类CPI的波动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我国尚未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传导至国内产品价格,进而影响食品价格指数的变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国外普遍认为"中国需求"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利用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并未有显著的影响,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仍缺乏定价权,但情况在好转。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目前一些新的涨价因素在增多。在新老因素叠加因素影响下,或将导致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学界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由于一系列原因,目前国内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缺乏正确的解读,这不利于我国企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从而有损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宗商品及其价格波动的研究始终是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各方围绕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定价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进一步引发了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因素"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机制以及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已成为具有深远意义且艰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介绍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变迁及定价话语权的提高方式、大宗商品与经济安全的关系等,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揭示了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与国际经贸格局动态演变关系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和突破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