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空机制能抑制上市公司违规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孟庆斌  邹洋  侯德帅 《经济研究》2019,54(6):89-105
本文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卖空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公司的违规倾向,提高了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概率,该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控制内生性,并使用PSM方法校正样本选择性偏差后仍然稳健。其次,信息透明度在卖空机制影响公司违规的过程中,既具有调节作用,又发挥中介效应。同时,卖空机制通过提高对公司的威慑力,从而降低其违规倾向。具体而言,股票融券余额较大、进行了股权质押以及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卖空对其违规行为的威慑效应更加明显。此外,相比领导人违规,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违规和公司经营违规的影响更强,且随着时间推移,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越发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融券卖空机制在发现和防范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治理和防范公司违规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而过度投资则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2008-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1)具有过度自信管理层的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严重.(2)相比正常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过度投资时对股权融资现金、债权融资现金流、净融资现金流均表现出敏感性,但是,对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没有表现出敏感性.这与中国企业重视融资,但使用随意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造儒家文化强度的距离模型和区域模型,使用2003—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违规数据,研究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儒家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对违规行为具体分类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信息披露、股东自利、治理不规范这三类违规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声誉机制和代理机制是儒家文化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两个潜在渠道,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强的公司更看重对公司声誉的维护,同时儒家价值观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代理人的违规动机。另外,本文还发现,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和行业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公司来说,儒家文化对违规行为的抑制效应更强。本文拓展了关于非正式制度对公司行为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6~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74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控制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从公司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以及财务压力三个方面来解释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股权性质、董事会规模、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压力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永东  朱广印 《金融评论》2010,2(2):73-82,38
基于企业理论和财务理论,本文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并购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2006~2008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企业并购行为的重要动力和原因,企业并购政策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过度自信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比非过度自信企业高20%左右;而内部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并购决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过度自信管理者相信自己是忠于股东的,但是却可能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决策;标准的激励合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独立董事可能需要在项目评估和选择管理层方面发挥更为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理论视角,对2006~2009年间受到中国证监会或交易所处罚的违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高管人员薪酬、薪酬-业绩敏感性与公司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违规发生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过低的年度薪酬会增加公司违规的概率;与配比公司相比,业绩较差的违规公司有着较低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高管可以依据公司的业绩选择利已的薪酬-业绩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董事长个人特征的角度,分别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由此考察了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的年龄越低,任职时间越短,学历越低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敏感度越弱。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而且也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契约的制定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基于沪深两市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从行为金融视角出发考察了CEO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及其权力配置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过度自信会增大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随着CEO权力增大,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公司股价崩盘现象发生。进一步将CEO权力细分为选择权和决断权之后发现,只有CEO决断权增大能显著加剧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影响,且这一关系只有在选择权得到保证后成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企业社会资本和产品市场竞争对违规行为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的上市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越低;产品市场竞争会抑制上市公司社会资本对违规行为的负向影响。这体现了企业社会资本和产品市场竞争对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重要性,有助于监管部门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2007年~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高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过度自信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降低内部融资偏好;在控制女性高管影响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了内部融资偏好。本研究为提高管理层的异质性、发挥女性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张彦  邱妘 《生产力研究》2022,(12):151-156
文章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财务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越大,财务违规概率越小,违规程度越低。上述结果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高或者业绩压力大的企业,商业信用对企业财务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抑制上市公司财务违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企业与监管部门提供了治理和防范企业财务违规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董事加入董事会,可以对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上市公司董事背景特征视角,使用2004—2016年沪深A股 (非金融上市公司) 2440个违规与配对样本,考察法律及财务会计背景 (以下简称"法会背景") 董事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都具有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聘任法会背景董事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违规行为;相比于聘任法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企业,聘任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的企业,其违规程度更严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董事会的股权激励并未起到减少法会背景的执行董事增加企业违规的作用.本文深化、拓展了已有研究,丰富了董事会研究文献,对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减少企业违规行为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并购决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更容易导致发生公司并购.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活动和创新绩效两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战略,将管理层过度自信和财务冗余资源同时纳入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实证检验财务冗余如何作用于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及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财务冗余均显著提高了企业研发支出;财务冗余在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财务冗余水平越高,高管过度自信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82011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媒体曝光的视角,将具体化的股东声誉和公司声誉作为逻辑切入点,探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职能的新途径——声誉治理。实证结果表明,大众媒体通过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形成股东和企业声誉,以声誉机制为途径,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制约大股东的利益掏空行为。股东声誉指标越接近,上市公司知名度越高,大股东利益侵占金额就越小,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也越少。为加强上市公司的声誉治理,应引导大众媒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违规事件的曝光,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并抑制大股东权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管理层自身特质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的影响入手,融入行为金融学的“非理性人”假设并合理选择管理者过度自信变量,选取我国2008-2013年主板A股2 219家年度自愿发布盈利预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自愿性盈利预测披露质量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自愿发布更加频繁的盈利预测,同时发布盈利预测更加及时,但预测准确度会显著降低.该结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提供了相应借鉴,同时为投资者进一步解读管理层自愿发布的预测信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进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12):111-117
以2009年和2010年具备股权再融资资格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透明度的角度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和股权融资成本具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管理者越倾向于过度自信,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度越高,因此收益透明度越低;相比非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的企业,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18.
董事长个人特征、过度自信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董事长个人特征角度,以董事长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以及教育背景作为董事长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考察董事长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年龄越小,任职时间越短,学历越低以及当董事长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董事长过度自信行为越强,越选择较高负债比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相比,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过度自信程度更强,其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也更强。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我们从董事长个人特征方面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  相似文献   

19.
冯莉 《技术经济》2021,40(1):138-144
本文以“双康”事件(康美药业和康得新)为契机,研究重大违规事件的溢出效应,利用事件同行业和同地区上市公司为实验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当公司发生了重大违规行为后,导致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会显著下降,而同地区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②通过检验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本文验证了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是造成行业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越低的上市公司受到的波动越显著;③在分组检验的结果中,本文证明股权集中度高和国有所有权的上市公司受到违规事件的影响更加显著.由此,意味着投资者在面对负面市场消息时可能会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决策.所以,本文建议上市公司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负面事件的波动.  相似文献   

20.
使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是经理获取私利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2003-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了公司治理环境能否约束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以及控制人性质能否影响公司治理环境的这种约束作用。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尤其是正的自由现金流时,将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有利于抑制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但这种抑制作用仅仅在民营上市公司才较为明显。我们的研究一方面为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也表明,研究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要高度重视公司所处的治理环境;另一方面治理环境的作用又与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有关,稳定有序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有利于降低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由此可见,只有同时改进外部治理环境和公司的微观治理机制,才能更有效地缓解经理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增进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