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前,绝大多数碳汇交易成本方面的文献都以经济学成本角度出发,对碳汇交易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分为不同部分,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统计核算角度进行研究,而从微观层面会计核算角度特别是有关确认、计量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就更少。其实对于碳汇的购买方和销售方来说,双方碳汇交易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不同,各自成本费用也不同,碳汇交易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发展中国家生态价值补偿,允许经营者可以通过森林的可认证减排量和木材收入两个方面获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林业发展正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造林项目正好提供了该资金,项目完成后,森林具有直接固碳作用,成为碳汇的销售方,通过碳汇交易带来经济补偿,当森林固碳作用消失后,木材也可带来经济收入。林业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者参与碳汇交易的积极程度。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主产区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核心动力源。有效的补偿机制能够缓解粮食生产的多重矛盾,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碳汇交易原理,构建农业碳汇交易体系,测算并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额度。农业碳汇交易体系的本质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和利益补偿机制,以缓解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剪刀差”,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从农业碳汇补偿额度的时空分析可以发现:产销区之间农业碳汇量存在显著差异,粮食主销区需要支付碳汇补偿金额,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为推进主产区农业碳汇补偿交易的顺利进行,应明确交易主体责任、确保转移支付效果和完善农业碳汇交易制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书院 《商业时代》2012,(11):53-54
碳汇交易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文章在论证碳汇交易和农村新能源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碳汇交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对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了以碳汇交易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的可行性及对策建议,对解决中国农村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的研究成果激增,对现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凝练研究主题,识别当前的研究热点与不足。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双碳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413篇精选文献进行聚类,形成13类研究主题。为解读主题内涵,计算202个高频关键词对13类主题的信息增益,选取各主题信息增益前五位的关键词对主题内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如下:全球气候治理与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双碳领域的热点主题;其他研究主题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双碳政策工具,碳减排与达峰路径,区域碳达峰,可持续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海洋碳汇。其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海洋碳汇相关研究成果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5.
《商》2016,(15)
2014年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的成功落幕,标志着我国在碳汇交易项目上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碳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减排,而且可以增收扶贫,对发展我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下,跨区域的林业碳汇项目可以降低各地区减排成本,促进区域内固碳增汇。通过建立区域性农林碳汇融资担保监管机制协调机构从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均衡各方利益,更好的解决我国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  相似文献   

6.
刘裕民 《上海商业》2022,(3):229-232
碳达峰、碳中和已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我国“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的是投资理念的转变、资本市场的巨大机会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部分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在我国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2021年是ESG相关研究集中爆发的一年,也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CETE)正式上线运行的元年。本文主要通过选取A股电力相关上市公司分析其ESG表现以及其在碳市场的参与度,来推断ESG体系和我国碳市场中长期内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并就ESG体系和碳市场如何更好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出政策性建议。具体来说,碳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属于主动披露公司积极的ESG表现一部分,且两者共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为已经参与碳交易的公司及即将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提供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7.
碳汇交易是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领域比较主流的一项活动,近年来,中国林业碳汇项目顺利启动、相关政策和交易管理机制初步建立、林业碳汇方法学和计量学上取得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林业碳汇交易还存在交易发展落后、项目试点多于实际交易项目、市场化程度非常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CDM项目的缺陷阻碍了碳汇交易的实现、交易环境建设严重不足、交易规则和计量工作过于复杂.应该通过转变思路突破CDM项目制约、建立碳汇交易金融体系在内的碳汇交易环境、加强对林业碳汇交易等相关制度和实践的研究等途径,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加大贸易开放力度,国内的贸易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加强了碳汇交易市场的建设,国内的碳汇定价及国际交易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国际贸易竞争、全球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问题的影响,中国的碳汇交易权及运行模式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通过全方位分析中国贸易开放的历史发展背景及进展、贸易开放对碳汇价格的影响效应及贸易开放角度碳汇价格的变动机理,从碳汇财政补贴、碳汇价格调控、碳汇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汤吉挺 《中国商论》2022,(24):14-17
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面临着较大的碳减排任务,碳市场的成立将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大贡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发展至今,其运作体制已较为成熟,在全球碳减排中起到重要作用,EUETS的发展路径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经验,可以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助力中国碳减排。  相似文献   

11.
马嫒媛 《消费导刊》2011,(12):61-61,63
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创新的载体,需要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创新存在的几点瓶颈,从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及交易中介的作用和努力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关于碳排放权的碳资产交易逐渐在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活跃起来。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当今的节能减排的企业生产方式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碳交易的逐渐发展成为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重要的经济和市场基础。中国作为清洁机制(CDM)的最大供给国,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成为我国企业生产和经济转型都不可避开的重要课题。而企业作为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在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中启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减排手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应用。其实质是用市场机制解决或弱化资源配置中的价格扭曲,实现经济良性增长。在"中国制造"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当下,需要将碳排放权与碳汇林权价格的形成纳入同一体系,走碳交易与碳汇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碳源控制。  相似文献   

14.
李泽 《江苏商论》2023,(4):133-136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而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碳排放仍处在很高水平。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碳排放加剧,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生态碳汇资源和新能源的需求十分强烈。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因此应建立“碳中和新乡村”战略的耦合机制,把碳中和融入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中。围绕这一目标,增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碳配额许可交易制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以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我国应建立健全碳配额许可交易体系和碳预警监督惩戒机制,制定实施碳标准碳标签管理制度,加强碳配额许可证交易业务建设。以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现绿色崛起与弯道赶超。  相似文献   

16.
陈娥 《商》2014,(2):208-208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信用交易框架的建立和碳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7.
林业碳汇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从我国目前林业碳汇的现状来看,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在明晰林业碳汇权利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提出应构建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生态效益补偿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体系,以期为实现林业碳汇生态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深入,碳金融具备了进一步实施的条件,而碳金融的融资载体还处于探索中亟待完善,构建乡镇企业的碳融资载体成为了乡镇企业低碳化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为将原本虚体的绿色环保概念转变为有形的融资实体,需要从挖掘碳汇资源入手兼顾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业碳交易品的融资载体的创新;引导碳金融进入乡镇企业开发循环经济、绿色物流供应链,加大低碳技术的交易量;通过开发低碳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低碳产业的融资载体,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9.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立木蓄积量、森林面积及森林土壤碳储量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 286.37×106t,年碳汇能力为53.92×106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3 923.429亿元和164.47亿元,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7.57 t/hm2。预计江西省年2010年到202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278.09×106t碳或1 020.59×106t 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53.01亿元。同时还对江西省11个市的森林碳储量、碳汇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了全省各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地的森林碳汇林地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