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量化生态占用并评估生态价值基础上,提出运用税收实现超额生态占用价值补偿的税收方案,也称生态赤字税。根据税制生态化的改革思路,本文运用CGE模型分析了征收生态赤字税和降低所得税的政策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在各税收方案中,生态赤字减少,就业增加,支持双重红利假说,全行业中间投入减少相对总产出减少更大,名义GDP保持增长;(2)实际GDP在生态赤字税基础上仅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方案中下降,同时减少个人所得税则能实现增长,此时减税额低于生态赤字税收入;(3)在开征生态赤字税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在保持经济增长方面较好,降低企业所得税在减少生态赤字方面较好,但降低企业所得税所减少的生态赤字价值低于降低个人所得税时劳动和资本增加值的提高。本文建议在完善生态占用核算基础上开征生态赤字税,并减轻所得税,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环境消耗转向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促进产业结构改革,推动我国从碳密集型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低碳转型将有助于中国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变生产方式,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所确定的价格体系,在核算生态赤字及其价值并提出其价值补偿的环境税方案的基础上,将生态占用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构建绿色社会核算矩阵和环境税 CGE 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在5%、10%和30%的补偿强度下税收方案的环境效应、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贸易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生态赤字税方案具有减少生态占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红利效应;(2)各部门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总体上下降,但名义 GDP 增长,绿色 GDP 增幅更大,而实际 GDP 则下降,表明税收政策会造成价格指数一定程度的上升;(3)政府税收收入因生态赤字补偿额度较大而增长较快,且增速高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报酬的增长,但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略有下降。基于我国资源与环境等税收在总税收中的比重,以及 OECD 国家的税制结构和变化趋势,文章最后建议生态赤字税的补偿性税率应低于5%。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次递减,多数省份是由于技术效率未得到改善而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大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不同步,产业结构整体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不理想;三大流域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也因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别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珠江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为实现三大流域“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技术效率增长,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的关键。基于“两山”发展模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与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分别代表金色污染区、拮抗发展区和绿色贫困区,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与经济水平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金色污染区应通过生态修复、传统产业转型与生态产业化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拮抗发展区应依靠生态补偿或绿色金融途径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或是发展集约化的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绿色贫困区应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以发展为主,通过生态产业化与资源产权及权益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与地域特点相结合,对于内蒙古及其他省份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7):124-138
将税收负担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转移到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的排放已成为环境税改革的基本思路。基于中国将资源税扩展到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的改革,本文在量化自然生态空间占用及其价值核算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生态赤字价值补偿的环境税方案(1),并运用CGE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了征收环境税和降低个人及企业所得税的政策效应。模拟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各地区生态占用减少,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投资需求及就业人数增加,税收方案能够引导经济增长从生态占用转向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普遍下降,但中间投入减少相对更大,因此各地区保持经济增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率偏低。从长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名义GDP增长率出现短期较大幅度的下滑,随后增长率逐年增长,其中东部地区增速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第二产业总产出增速放缓,中部地区总产出及中间投入的波动与GDP增长的波动在时间上对应,西部地区增长率及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稳定增长,各地区增长得益于第二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建议开征环境税约束生态超额占用,相应收入用于减轻所得税,其中东部地区侧重降低企业所得税,中部和西部地区侧重降低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7.
固碳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其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必须对固碳林的生态价值进行补偿。文章根据"庇古税"原理,提出政府可通过征收"碳税"来补偿固碳林生态效益这一观点,并构建了"碳税"政策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与"碳税"体系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固碳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碳税"交易市场的建立等。最后,对构建"碳税"体系时可能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核心动力,动态生态税税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论需要。建立动态生态税量化模型有利于激励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构建了动态生态税方程,动态生态税税率模型,企业本期应交生态税总额模型。  相似文献   

9.
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发掘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政府补偿模式。政府建立农业碳汇补贴制度,对农产品主产区进行生态补偿。二是市场化补偿模式。建立碳交易平台,通过碳资产交易实现农业的生态价值。三是自力补偿模式。倡导三次产业融合,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发掘和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的主体,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及其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业为支撑、以农村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关键。通过分析国内外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已形成的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发展等多种实践模式和典型案例,结合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调查监测、价值评估、运营开发和保护利用4个方面对其路径进行探索,并对福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通过改变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等全要素生产率等两大机制、三条途径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碳达峰时间过早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约束,碳达峰节奏和方式也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果。应统筹好碳减排和稳增长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减碳降碳节奏和力度,先立后破,加快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技术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推动了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将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转变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多目标体系.通过对生态资本价值的合理补偿,实现"无价格"的生态资本转变为"有价格"的生产要素.碳交易市场是通过市场化途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典型模式.二氧化碳排放的外部性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不断得以内部化,实现了生态资本的价值.文章通过将生态资本以要素形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生态资本变化量的动态性与资本量的动态性,得到的结论是:生态资本对资本量的变化随着新知识的规模报酬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情形.只有新知识的规模报酬与生态资本的规模报酬之间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生态经济的平衡增长.最后结合碳市场,从新技术转移的规模报酬角度分析了碳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性及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宏涛  王会芝  徐鹤 《经济地理》2012,32(12):21-26
通过对区域碳排放模型的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省域尺度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根据碳排放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型低碳发展、均衡型低碳发展、资源型高碳发展和发展型高碳发展等四类模式。研究认为,省域经济发展要向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碳排放目标实现。其中,发达型低碳发展区域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均衡型低碳发展省份则应充分重视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型高碳发展模式需强调碳排放的削减绩效和碳强度的下降幅度,而对于目前尚处于发展型高碳发展阶段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则应全面分析低碳转型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保障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根据多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诱发系数等分析,发现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工业发展正在由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金融业作用迅速提高;利用动态归因矩阵模型,分析发现2002-2007和2007-2012时期需求拉动增强型的产品部门,由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第二产业逐渐转向商务租赁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发现制造业生产效率不高、高技术产业发挥作用缓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力低且不敏感、消费需求拉动不足且城乡新消费热点存在差异等问题.因此,按照“有效顺序”发展原则,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居民消费转移等对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贵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产业层次较低,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占到1/3以上,能耗较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就地转化率较低,不但浪费了资源,还损害了生态,显然,这样的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针对这种情况,文章通过诠释低碳经济的内涵,探讨贵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高碳高能耗消费现状,并对贵阳花溪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打造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2)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发展属于要素驱动型,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依赖和技术创新"挤出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滞缓。摒弃传统的资源依赖思维,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增长机制,探寻资源型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科技创新思路,形成创新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是山西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对铜陵来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成资源型矿业城市的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铜陵市委、市政府以对资源型矿业城市必须尽快转型才能跨越发展、获得新生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自觉,服膺党中央提出的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中部地区崛起的大战略,探索实践、奋力推进资源型矿业城市转型,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的、具有铜陵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11)
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其根本特征是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消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会促使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迅速繁荣,同时也会造成工业化的逆转和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退化。山西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之一,煤炭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逐步固化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是资源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山西的唯一选择。因此,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急迫挑战,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补偿模式,包括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加大补偿力度、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和完善法制保障。要探索完善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重点培育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体系、探索组建市场化的"生态银行"。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制度,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价值核算和评估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绿色信用制度、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体系等。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与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态监测调查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