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38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 (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3条非提升路径。结论 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东北地区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DF(Slacks-Based Measure-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BM-DDF)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GML指数对效率值进行拆解,并结合门槛回归模型解析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拆分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当其跨越门槛值后才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均高于吉林省,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 具体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农技推广普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小农农业现代化困局的重要抓手,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本文将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生产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以农户为核心的“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利益驱动”理论分析框架,理清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以2003-2021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了衡量农户分化的农户兼业倾向指数,并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动态SYS-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的检验下结论依然成立;(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兼业农户的促进作用要高于职业农户,原因在于两者的利益驱动不同;(3)城镇化、老龄化、规模化和收入均存在门槛调节效应,跨过门槛后,城镇化作用方向由正转负,而老龄化、规模化和收入的调节效应作用方向不变且强度提高;(4)门槛调节效应具有异质性,兼业农户相比职业农户会更早地达到老龄化的门槛,收入对兼业农户一直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而对职业农户先抑制后促进。基于此,提出鼓励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1)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 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要素市场扭曲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统分析,以期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要素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严重扭曲的事实,利用1997—2018年中国28个省( 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结果 中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度比较高,同时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大多数省份的技术效率不高,同时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不平衡特点;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论 考虑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当前不断深化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所引发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大涉农政策调整,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的金融资源投入,逐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2005—2017年31个省域的平衡面板数据,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否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方法 文章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为准实验,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 (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该政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对农业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上。(3)该政策对低分位点、东部及西部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升高分位点和中部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均会产生显著正影响。(4)该政策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和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影响。结论 在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其在节约农业用水、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方面的作用,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组合拳”,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和城乡融合等4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基于2001—2021年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平滑转移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 (1)样本期间,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呈增长趋势。(2)新型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规模以及不同粮食功能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结论 新型城镇化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要想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扶持力度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增长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选取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SBM_GML指数分别测算了数字农业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 (1)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在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在非粮食主产区大于粮食主产区。(2)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于农业绿色增长。(3)淘宝村集聚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绿色增长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正U型”关系。结论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农业绿色增长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 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强国的基础,探究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否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旨在寻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 文章以中国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化MAP为例,基于全国21个省份2 77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首先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四方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服务模式下全国及不同种植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比较分析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演化特征;然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绿色发展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4个指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MAP服务模式下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比非MAP高31.01%;(2)从空间上看,三大类作物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均值排名经作大区(36.51)> 特作大区(36.22) > 粮作省区(31.95),并且各区域内部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3)MAP服务模式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绿色供给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失调状态。结论 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确实能够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但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较明显,建议完善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推动现代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精准化供给、加强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认知能力,以期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SBM-GML指数法测算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产生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提升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经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以人均土地规模为门槛变量,农业生产性服务能够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单一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强各地区间的农业交流并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给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探究合作社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与实效。方法 文章从“规范化水平、服务功能、示范带动效应”三方面建构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合作社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果 (1)在作用效果上,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轮驱动农业绿色生产率提高,边际弹性为0.179,且随时间推进,“十三五”时期增至0.309;(2)从作用机理看,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主要通过推动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服务功能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各地应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拓展合作社的绿色生产服务功能,并进一步出台绿色技术规范,对符合规范的合作社给予绿色补贴支持;同时,借助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力量,完善农产品溢价识别机制,激励合作社用绿增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识别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从市场因素、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绿色生产效益等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驱动因子进行定性识别与评价,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结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驱动因子中心度排序为:经营主体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生产效益>生产技术>市场因素,其中指标层前十排序依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绿色生产能力、销售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绿色生产意识、金融服务体系、产业融合水平、经营主体收入水平、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指标层原因度大于0的因子有13个,前三排序依次为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绿色消费意愿、技术服务体系,小于0的因子有12个,后三排序依次为绿色生产意识、经营主体收入水平、生产施肥技术。(2)市场需求与农业绿色生产效益的最大隶属度为良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技术、经营主体能力的最大隶属度为中等。结论 当前,浙江省农业绿色当前主导因素为经营主体能力,其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生产效益,贡献率相对较低,而生产技术和市场因素则偏重于被影响的结果因素方面。因此应切实发挥好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和能力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小农生产向规模经营转变;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内在机理,为奶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1)我国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2010—2018年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2%,中规模、小规模及散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2.42%、1.58%和2.48%。(2)纯技术进步是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除大规模外,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散养、中小规模养殖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规模效率变化及规模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效率提升支撑作用明显。(3)不同地区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散养及中小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具备较强优势。结论 应加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政策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要素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建设,助推奶业发展科技进步支撑力度及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小农户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采纳行为是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核心体现,村集体兼具政府代理人与农户当家人的双重身份,其作为可有效缓解采纳不足问题,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S-O-R(Stimuli-Organism-Response)即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分析框架,选取陕西省关中地区69份村级样本和1 602份农户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和分层线性回归模型(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HLM)分析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验证农户感知的中介效应,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调节效应。结果 村集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感知的信任度和行为态度维度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群组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的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在村集体作为对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应注重农户反馈,以差异化战略提升农户适应性,通过村集体积极作为搭建起供需双方的合作桥梁,优化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厘清苹果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及产区差异,是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8个苹果主产区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全局ML指数,从静态、动态不同角度,对我国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不同产区之间的差异。结果 (1)我国及各主产区苹果环境技术效率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黄土高原主产区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相比,环境技术效率明显偏低;(2)规模效率是当前我国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主要来源,黄土高原主产区纯技术效率略高于规模效率,环渤海湾主产区纯技术效率偏低;(3)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高,区域间增速差异较大,黄土高原主产区增速高于环渤海湾主产区;(4)技术效率是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增长源泉,技术进步贡献度相对较低。结论 我国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各产区要通过因地制宜制定苹果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借助农业科研院所创新优势、加强果农高素质培训等方式提高苹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GML指数测算了2000-2017年中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2000-2017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年均增速达到3.39%;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厘清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对提升农户福利水平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重点关注于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证检验其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 (1)样本农户中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均采纳项数仅为2.24项,其中统防统治服务和质量检测服务的采用率均不足20%;(2)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通过改变农户传统施药观念与提升种植管理水平,改善农户福利,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若不采用,其家庭人均年收入将下降3.78%;(3)农业社会化服务福利效应存在群组差异性,对于高文化程度、低农业劳动比、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而言,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后福利水平改善程度相对较大。结论 应持续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与服务方式的创新,分类引导不同类型农户理性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14—202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面板数据,分别利用信息熵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网络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所识别的非对称空间网络权重,构建时空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网络溢出效应。结果 (1)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地区,分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省份间差异明显。(2)省际之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联系,已超越地缘意义上的相近,呈现为复杂、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网络溢出效应较为明显。(3)基于空间关联网络,数字乡村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能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相关联省份具有负向溢出效应。结论 各地应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适度有序推进自身的数字乡村发展进程;与此同时,重视数字乡村的协调发展,减少因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空间负外部性,根据各省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关联规律,制定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