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新市民生活质量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市民金融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金融机构纷纷布局新市民金融,服务愈加精细化、人性化。这其中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容易被发觉。新网银行作为数字银行,具有先进的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关键在于帮助新市民站稳脚跟。而教育是新市民在城市中立足最重要的一块基石。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要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具体说来,一是要支持新市民更好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三是要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住有所居是民生之要,是让新市民真正得以扎根城市的基础。为了让新市民住得起、住得稳、住得好,中国建设银行从主动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到躬身入局参与市场培育,再到金融科技赋能信息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住房领域全流程闭环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近日,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中,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市民保险的概念新市民最初是指长期居住在城市并有相对固定工作的进城务工人员,其中,农民工是最主要的群体。早在2006年,青岛市为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在全国率先将120万外来务工人员改称为“新市民”,其子女称为“新市民子女”。后来,“新市民”这一称谓的指代范围逐渐扩大。根据《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对“新市民”的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3亿新市民安居需求的释放,政府应进一步放宽落户门槛、加大保障租赁住房的供给、在新市民购房方面提供便利;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探索轻资产模式;住房金融机构也应抢先试水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谈及新市民,曾几何时,“农村不想回、城市留不下”成为很多人的真实心理写照。这也导致“尽快实现安居”位列新市民心愿清单中的TOP?1。为了解决新市民的头等心愿,面对3亿新市民安居需求的释放,无论是政府、房地产企业,还是住房金融机构,都应该有所行动。  相似文献   

6.
骆正斌 《中国保险》2023,(10):32-35
<正>“新市民”一词在202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由此,服务新市民、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各个领域研究和服务的重点和热点。2022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盼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满足新市民的养老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有利于新市民加快融入城市,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水平迈向更高阶段。今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引导理财公司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拓宽新市民养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人怀揣着人生小目标,远离家乡,来到新的城市,成为了新市民。他们在创业就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医疗养老等多方面,都有着切实的需求。为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光大银行出台了10方面24条惠民利民具体举措,积极精准地为新市民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以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供给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保险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以下简称4号文),从加大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住房金融保险服务、助力新市民培训和子女教育、丰富养老金融保险服务产品、优化基础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就加强新市民金融保险服务工作提出了28项任务。如何让新市民群体在城市留得住、过得好,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金融保险领域,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保险服务,使人民群众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是需要监管部门和金融保险机构共同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3月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其实,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新市民向城市流动,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根据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据统计,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  相似文献   

11.
张吉光  李腾 《中国金融》2022,(11):18-20
<正>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面临的瓶颈约束,需要聚焦新市民金融需求与现有金融供给的不匹配问题,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形成新市民群体,其持续增长的巨大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之间的不匹配日益突显。2022年3月,  相似文献   

12.
闫菡 《金融纵横》2023,(5):97-100
针对新市民在购房安居、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助于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在分析新市民各类金融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商业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的重点方向,从加速“民生+金融”场景建设、科技赋能新市民服务、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运 《中国金融》2022,(11):13-15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规模约3亿人,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是,当前新市民仍处在金融服务体系的边缘位置,获得的服务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这是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思考和推动的课题。近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建设银行从新市民服务痛点入手,围绕其进城安居问题,尽最大可能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系统性、可得性和便利性,帮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新市民金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6月10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目前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的影响,并重点探讨金融素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新市民的金融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但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市民金融健康的影响存在地区和人口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地区整体还是新市民个体,并不是其发展程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其金融健康的促进效应就越大,相反,真正需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来提升金融健康的新市民往往是微弱群体,这也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普惠性。对此,建议持续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夯实新市民金融健康提质基础,同时加强金融素质教育,建好新市民金融健康的提升桥梁,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筑牢新市民金融健康风险屏障。  相似文献   

16.
<正>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弥补金融短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将为金融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据统计,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2022年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城商行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内在逻辑,在剖析新市民金融需求特征的基础上,就城商行既有金融产品对新市民的适配性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创新和延伸新市民服务场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效率、完善新市民金融生态等三个角度提出了加快推动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林扬 《金融博览》2022,(4):24-26
<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养老领域尤其是一条应当格外重视的赛道。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新市民群体的潜在金融需求收获了更多关注。对于有意把握其中发展机遇的金融机构而言,养老领域尤其是一条应当格外重视的赛道。养老保障需求突出总的来看,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集中于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其中,新市民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海省在2016~2021年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步伐。青海省金融机构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始了提升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质效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瓶颈。课题组在调研青海省金融服务新市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突破新市民金融服务瓶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3亿新市民目前的保险保障缺口大,亟须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为更多的新市民提供更充足的保险保障。3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让新市民的保险保障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对于约3亿新市民来说,他们急需保险的“保驾护航”;而对保险机构来说,新市民的保险需求或将成为下一个盈利增长点,并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