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梁晓杰 《活力》2010,(9):60-60,6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往往具有涉案人员团伙化、行为的法律认定复杂化、犯罪结果多因化、作案过程交织化、作案手段电子化等时代特征。越来越智能化的职务犯罪.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往往具有涉案人员团伙化、行为的法律认定复杂化、犯罪结果多因化、作案过程交织化、作案手段电子化等时代特征.越来越智能化的职务犯罪,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高佳 《上海企业》2010,(4):72-74
国企“一把手”的职务犯罪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贪利性职务犯罪。即利用职权牟取不法经济利益的犯罪,如贪污罪、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等。二是擅权性职务犯罪。即滥用职权,危害国企正常管理职能的犯罪,如滥用职权罪等。三是失职性职务犯罪。即在职务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利益损失的犯罪,如玩忽职守罪等。  相似文献   

4.
市县动态     
东莞召开“规范建筑市场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讨会 近日,东莞召开“规范建筑市场 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讨会,研讨当前东莞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总体特征、成因和对策,提出加强审计监督,预防和遏制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几点对策:一是认真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二是切实加强资金拨付环节的审计,从源头上堵塞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三是推进“离岗审计”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危机感,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东莞)  相似文献   

5.
温明远 《活力》2005,(6):14-15
近年来,全省监狱管理系统以“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监管安全稳定、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为宗旨,全面贯彻《黑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开展源头治腐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于2000年被省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评为“黑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三年工程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姜伊岭 《活力》2010,(8):209-210
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1.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处于“主角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种监督具体体现在刑法、刑诉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规定之中。在检察机关的诸多监督权能之中,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执法和守法情况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具有更为明显的职能优势,处于“主角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风鸣  刘显臣 《活力》2010,(12):106-106,108
如何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挥“上下统一、横向协作、内部整合、总体统筹”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优势,夯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基础。在依法惩治职务犯罪的同时,结合执法办案工作,深入分析犯罪原因.积极提出预防建议.广泛开展预防咨询、宣传和警示教育,  相似文献   

8.
徐广亭 《活力》2005,(9):120-120
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袁本赤 《活力》2005,(9):97-97
多年来,反贪部门在查办职务犯罪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实际效果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增加;二是案件数量有增无减;三是职务犯罪人员年龄偏小;四是职务犯罪级别偏大。针对以上问题,反贪部门怎样才能正确处理“打击、监督、服务、预防”的关系,改变工作理念和现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陕西省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在全省高校中就查处腐败案36件。一向被誉为“象牙塔”的高校遭受腐败分子玷污,不再是一块净土。 近年,陕西高校中先后查处了邮电学院设备处处长李某挪用公款、受贿案,西北大学安置培训处韩某贪污案,原西安医科大学学生处,经贸学院成教处、总务处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案等一批违法犯罪大案。2001年初,省教育学院李某、柏某的职务犯罪大案和陕西中医学院王某职务犯罪案也陆续告破。 据统计,3年来省教育厅纪工委共接受群众来信举报各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一些地方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受贿、盗窃等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以遏制会计领域的职务犯罪:一、加强道德建设,增强法制观念。长期以来,许多单位会计领域只注重加强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建设。部分会计人员受到社会上“金钱万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思潮的冲击,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产生“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的念头,职务犯罪的思想动机。我县某局财计股长因贪污被拘捕,他在自我剖析材料上说:自从担任财计股长以来,常以工作忙为借口,…  相似文献   

12.
李树彪贪污挪用1.2亿元住房公积金案绐国人太多的震惊。人们在震惊之余,更多地是把目光投向了怎样杜绝李树彪之类的案件重发上。作为“李案“后的第一任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怎样不前”腐”后继,怎样预防职务犯罪,怎样确保住房公积金不再出问题,成为贯穿任期始终的首要目标。通过一年的运作,我认为,必须使学习、制度、程序、科技“四轮”互动,才能有效防范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3.
私了一次,盗贼胆大三分,连续作案多次,成为“名震”十里三乡的牛魔王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全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的原郴洲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主任李树彪,先后作案44次,犯罪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据报道,李树彪作案的方式有三:一是擅自刻制假单位印章、假个人印章,用假印章作案获取贷款;二是虚构单位、理由,编造贷款资料获取贷款;三是利用职务之便,利用与他熟悉的有关单位向公积金中心申请贷款;同时,假冒领导的批示获取贷款资金,供其本人用于非法活动。事实上,只要公积金中心在贷款受理、审批、会计核算等环节上稍加核对,就知道这些纯属子虚乌有。巨额资金如此轻易地被非法动用,有李树彪等人个人方面的原因,也说明其体制与管理机制上有漏洞。怎样防范住房公积金营运风险,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加强公积金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张洪胜 《活力》2010,(14):59-60
当前.“腐败”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所进行的犯罪。近年来,职务犯罪一直呈现高发势态.并有蔓延的趋势,又呈现出新特点、新动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因此,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特点,分析其成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是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据《检察日报》报道近年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概了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力度。据分析,畸形心态是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特权心态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是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变为满足私欲的筹码,公款私用、公车私享成为理所当然,脱离群众,逐渐堕落。“眼红”心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看到有人一夜暴富,心理失衡,眼球变红,于是在工作中开始依据自身“优势”以权谋私,把公共权力向个人私利倾斜。侥幸心态“要想富,走险路”,成为许多职务犯罪嫌疑人内心深处的“发财…  相似文献   

17.
张洪利 《活力》2011,(7):86-86
一、易发职务犯罪案件分析 1.犯罪涉及领域:我院辖区石油石化国有企业集中。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提供服务.既是我院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打击重点。更是我院职务犯罪预防的重点。其核心是为企业发展排阻清障、“挖蛀虫”。  相似文献   

18.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面对四万多人的大队伍,如何做好系统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些年来,我们结合山东工商系统的实际,把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积极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收到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燕  韩冠飞 《活力》2011,(11):100-100
当前,党和国家极为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这项工作已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对于我们检察机关来说,这项工作开展的如何,是我们能否落实“三项重点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国家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我们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仍存在弊端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一个科学全面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科学化进程。进一步取得预防职务犯罪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贾春旺检察长在“两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中指出:“2004年检察机关侦查借改革之机侵吞、挪用、私分、涉嫌犯罪的国有企业人员10407人”。数据分析表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查办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国有企业人员的职务犯罪占查办贪污、贿赂案件总数的41.5%。为什么国有企业人员的职务犯罪屡禁不止.还呈上升趋势呢?笔者认为.现行企业监督机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