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果,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委托人、监督者和代理人的主体进行重新界定,并对无合谋防御机制时的情形作了分析,再针对合谋行为设计出监督者主导和委托人主导两种合谋防御机制。在监督者主导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事前给出一组契约,授权监督者向代理人提供子契约,委托人提供的契约可使得监督者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都不小于其实施合谋时的信息租金,让监督者和代理人没有激励进行合谋。在委托人主导型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同时与监督者和代理人签订契约,如代理人谎报自己的成本类型,委托人会对代理人实施罚金,而给予监督者奖励,让监督者有动力积极履行职责,且能激励高成本类型的代理人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刘双艳  胡德宁 《经济师》2013,(5):23-24,44
通过分析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出拥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容易产生信息寻租行为,为了减少信息租金,委托人需要设计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收益,揭示了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减少信息租金问题。文章在回顾信息经济学中逆向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信息甄别模型,提出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基本思路,补充了委托代理中机制设计理论,为金融业、保险业、银行业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问题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必然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一般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设计一套制度安排,使委托人能择优选拔和有效激励监督代理人(经营者),以消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思想其实暗含着一个不言自喻的前提假设,委托人有激励监督代理人的内在动力,他自己不会有偷懒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动机,并能由此获得努力监督代理人的收益。应该说,在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给委托人带来一定损失(剩余损失)。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合理的契约(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因此而产生了监督成本与激励费用。代理成本主要包括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以及激励费用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贺琼  王磊 《当代经济》2006,(17):91-92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以,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做出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委托人怎样在缺乏全面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激励报酬机制,使代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同时,能自愿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据现代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利益不一致.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的不一致,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而不是为委托人来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有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或造成效率损失.有效解决国有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并通过该机制抑制不良贷款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审计主题分为行为和信息两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代理人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为应对代理人的机会主义,治理机制可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对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简要分析显示,国家治理模式决定审计应对的机会主义类型,而机会主义类型决定审计主题选择,进而决定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和审计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0.
扶弱抑强:组织中的资源配置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锦标赛模型分析了组织中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现象.模型表明,若互相竞争的代理人能力不对称,则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政策将降低刺激代理人努力的竞赛奖金(即激励成本),因而有利于委托人.模型还表明,强者与弱者的能力差距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委托人才能通过竞赛激励合约得到好处;并且委托人倾向在代理人能力相差不大时减少代理人生产风险,而在代理人能力相差悬殊时选择增加代理人生产风险,即通过操纵代理人的"运气"来促进代理人的竞争.文章分析也有助于思考广泛存在的各种扶弱抑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