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着力转换经营机制;由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过渡到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这表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本期“名家专栏”特发此。以引起读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滕斌圣 《商界》2010,(11):66-67
"国美陈黄之争"的戏剧化可以说史无前例,虽然国外也有诸多类似"门口的野蛮人"的先例,不过像这样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的案例还是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李爽 《商业科技》2013,(26):62-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与所有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等、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尤其矛盾。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阐述。对改善公司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与所有者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等、目标不一致导致的利益冲突尤其矛盾。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阐述,对改善公司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极端资本主义和过度贪婪给全球金融体系和投资者利益造成的重大危害,引发了人们再度对"市场"与"政府"的认真思考。政府不仅应该在今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应对危机,重振受损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应当为未来的金融市场制定新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有关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在公司治理领域内对传统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逻辑一致、系统的分析框架。借鉴美英公司治理模式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关系系统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公司治理变迁大致上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不同变迁阶段的公司治理都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柳珍 《商》2013,(6Z):17-17
目前公司制改革在我国很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很多公司也按照了《公司法》的规定进行,但还是存在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公司治理不完善。公司治理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因此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毫无疑问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浅析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现代企业中的代理关系和存在的代理问题,以大量的事实说明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代理人(经营者)的选聘,激励与监督,并强调建立有企业外部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具较强独立性的董事会是理顺代理关系,化解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4)
公司治理是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产生的,其最本质的功能是解决代理问题,避免代理者侵害股东的权益,同时也避免大股东侵犯小股东的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长时间以来,国内部分公司违规现象屡见不鲜,违规的方式不断变化,很多违规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严重扭曲了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让很多股民也深受其害。本文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孟丽荣  王悦 《商业研究》2004,(20):91-92,148
上市公司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公司治理结构与现代财务体系的关系出发,通过财务手段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相似文献   

13.
李维安  姜涛 《财贸经济》2007,(12):56-61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用人制度的逐渐放开 ,在我国企业中产生了员工高流动率现象。员工高流动率给企业带来了各方面的成本。因此 ,分析导致员工高流动率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员工流动率 ,留住优秀员工 ,降低企业成本 ,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份制企业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督,使其权益遭受巨大侵害,揭示股本权益的演绎和博弈规律,并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中国股份制企业的监督机制,对我国加强企业监督,保护企业相关者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林海 《商业研究》2005,58(10):131-134
上市公司小股东权益遭受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制度缺陷。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中不利于小股东保护。有四大缺陷使其通过各种途径小股东遭受侵害。为完善我国小股东保护制度提出五项建议:稳步推进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建立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快董事会制度建设;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证券司法体系,完善法律救济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兰玉杰  王春凤 《财贸研究》2010,21(6):129-132
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董事会规模、董事薪酬与董事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董事变更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董事会会议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雁 《商业研究》2004,(23):114-116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兴起 ,如何有效地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之中 ,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分析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及内在动因和决策支持模型 ,并对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回归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管理者持股与代理成本不成显著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少数大股东联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代理成本随着股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董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独立董事和债务融资不能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