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有四个跨越,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第一个跨越,我们从小康阶段向中等富裕发展阶段跨越。这里有本质变化,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叫“温饱、小康、比较富裕”,2000年前后完成了小康或基本完成小康,然后进入比较富裕阶段。  相似文献   

2.
肖华 《企业文化》2005,(4):29-30
趋势之一:经济增长进入7%的常规期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粗放扩张阶段的结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买方市场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后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均增长时期已经过去,此后将进入GDP年均增长7%的常规期。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的周期。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及国外物流发展过程的双重角度,研究在不同经济背景下物流职能作用的发展变化,由此将中国物流划分为物流概念的引入、注重物流功能实现、适应外向型经济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对以往中国物流发展历程的总结回顾,第三个阶段则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物流如何能更好的适应外向型经济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财政分权的政府效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认为东部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分权需要深化;中部经济需要调整,分权需要继续推进;西部则需要改变政府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1.1997年1、2季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它上承1996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势,下启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这两个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因此它的发展状况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从不完全的信息来看,今年1季度经济在平稳中渡过。经济增长速度大体与去年持平或略低一些,但投资增幅有所提高,物价涨幅明显下降,市场平稳,农业丰产,工业产销率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个时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中国面临一些发展中国家共有的条件和问题,也面临独有的挑战与机遇。要保持我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就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包括坚持继续深化改革,消除增长的体制障碍;更加注重就业问题,保证经济增长的共享性和社会稳定;促进形成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可持续;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降低开放性增长动力减弱的影响;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问题的科技投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技术瓶颈;更多关注公平和稳定问题,减少发展的阻力和摩擦;维护并积极推动全球资源、技术与产品的自由贸易体制,为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争取较好的外部环境。从经济发展的长过程看,中国前20多年的增长处于一种特殊环境之中:优势因素得到充分发挥,制约因素尚未充分显现,推进改革易于取得共识,开放带来的增长动力强劲。然而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转折性特征。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在未来增长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  相似文献   

7.
“九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将起重要的作用。在“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争取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进入实现“小康”的新的发展阶段,为顺利进入21世纪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九五”计划的制定工作,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为基础,认真总结这段时期中的经验教训,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出适合目前阶段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阶段转型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阐述,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二阶段转型是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到21世纪初,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基础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转型是从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到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对中外经济增长方式加以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不仅使我们从质量上区别其不同,而且从数量上把握差距,为国家制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重点、政策取向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开发区从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际上的开发区比较,中国的开发区普遍历史较短、规模较小。国际上通常使用“经济自由区”来称谓各类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的经济区域。经济自由区在世界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东亚从60年代开始设置出口加工区,已有30年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开发区,如果从1984年算起,只有1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全面开放格局开始形成的1992年算起,才5  相似文献   

11.
两个转型 我认为,中国经济总的来讲现在是两个转型的时期: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从依靠外需到依靠内需的转型;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向内需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人口,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内循环,肯定要出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能解决。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人担心“非典”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而我国社会各界现在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今年我国经济还能否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专程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王梦奎主任首先表示,“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接着,他着重分析了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旺盛的投资需求。王梦奎主任说,中国正大力推进工业化,经济处于规模迅速扩张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中西部地区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中国消耗的钢材占世界1/4,玻璃占…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不景气的成因区域经济的景气和不景气是相对应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交替进行的。区域经济不景气阶段的形成源于下列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区域经济持续一个时期的繁荣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盘整”和自我消化的过程。这正如股市的上涨不可能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在上升过程的每一个回落都是为了更好地消化进场资金,以便在盘整后继续攀高。经济发展中一个重点项目峻工达产,打开销路,需要时间;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对配套项目进行检查和补齐,壮大支柱企业和产业的后劲,也需要时间。经济“盘整”…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金融海啸将逐步消退,全球经济格局将面临调整,中国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转型。当“十二五”时期即将到来的时候,有四个“词汇”在国内经济界尤为耀眼:经济重大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它们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令人目眩神迷。  相似文献   

15.
<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城市圈等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时尚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转型分阶段进行分析,阐述各个阶段的特点;接着对我国的三大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人均收入增长分析;最后从GDP增长次数分布和增长率的变异系数来看两个角度考察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率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开发》2015,(17):125-126
改革开发后,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文章从实证角度检验了中国1960~2010年间的城镇化进程,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快速下降阶段(1960~1978)、稳定提升阶段(1979~1995年)和快速提升阶段(1996~2010年)。在整个时期,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稳定进行,但从2004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此时,我国应该重新考虑城镇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控制城镇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战略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除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这个主旋律外,我国经济还表现出与以前阶段明显不同的经济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分析总结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是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基础和前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设初见成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新高潮.此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经济建设做足了准备.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4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终于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即实现工业化之前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即使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冲淡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态势.2011年,中国开始了"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至2015年实现和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2016年,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开始了"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是辉煌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