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银行挤兑风波的警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俄罗斯爆发了一场银行信任危机,多家私人银行发生了储户挤兑。危机波及到200多家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连位居俄罗斯前10名的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从5月13日到7月末,挤兑风波持续2个月左右。期间,仅6月份,俄登记注册的银行数量就减少了9%,中小私人银行存款流失20%~30%,初步估计占GDP的1.5%(约8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刘新华 《武汉金融》2003,(12):25-25,38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银行机构陆续发生过多起存款挤兑事件.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精神公开报道后,由于部分群众误认为信用社会交乡(镇)政府管理,以致少数地方出现了群众集中提前支取存款情况,个别信用社酿成了存款挤兑事件.存款挤兑事件具有突发性、传染性等特征,处置不当,可能演变成区域性挤兑风波,危害极大.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和理性思考,提出处置存款挤兑事件的五条策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Byrant、Diamond和Gibbons等人的模型对于银行挤兑和存款保险的阐述各有侧重,但都不能解释银行挤兑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的期望理论和心理账户对低效率均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银行救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房地产价格急剧萎缩,房贷违约率不断攀升,2011年韩国小型银行停业事件接连发生.1月14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勒令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停业6个月;2月17日金融委员会勒令釜山储蓄银行及其分行大田联合储蓄银行停业6个月;2月19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勒令附属于釜山储蓄银行的釜山第二储蓄银行、中央釜山银行、全州银行以及宝海(Bo...  相似文献   

5.
挤兑历来是银行界最忌讳的事情。当年在红色故都瑞金也曾发生过一起挤兑风波,使新诞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当时毛泽民任银行行长,在他的坚毅、机智应对下,不仅成功地平抑了这场风波,而且使共和国银行的信誉更加深深地扎根于老百姓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俄罗斯的银行界发生了一连串引人关注的事件.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一场不小的.银行信任危机.出现.在俄罗斯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造成了很大的波动.目前.这一危机虽然已经逐渐平息下来.但后果和影响仍余音不绝.使人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的现状忧思忧存.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房产价格急剧萎缩,房贷违约不断攀升,韩国小型银行停业事件接连发生。1月14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勒令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停业6个月;2月17日金融委员会勒令釜山储蓄银行及其分行大田联合储蓄银行停业6个月;2月19日,韩国金融委员会勒令附属  相似文献   

8.
我国台湾地区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来,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下,不少金融机构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台湾中华商业银行存款挤兑事件是近5年来发生的一起影响较为重大的金融风波,也是对台湾金融安全网的一次检验。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剖析,吸取台湾金融安全网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快大陆金融安全网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金融生态有待优化,民间金融风险时有发生,风险防范工作已引起各层各级重视,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本文试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发生挤兑风波为案例,探讨银行系统、相关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如何积极介入、果断处置、有效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银行和储户的合法权益,着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问题银行的救助:北岩挤兑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良 《上海金融》2008,(6):55-57
2007年8月,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英国银行业首次零售存款挤兑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国对北岩银行的救助,认为从中暴露出英国当前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局的三方协定存在缺陷、银行破产清偿机制不健全和存款保险机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指出应当从中汲取的教训,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完善监管合作机制、建立问题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和早期纠错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完善我国问题银行救助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国银行挤兑停业风波的概况及后果2011年1月14日,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召开临时会议,将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指定为不良金融机构,命令其停业6个月,进行改善。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表示,截至1210年7月底,三和互助储蓄银行负债超过资产504亿韩元,国际清算银行自有资本比率为-1.42%,因此做出了上述决定。这家已经成立了40年的韩国储蓄银行突然被叫停,成为了整个韩国银行业挤兑停业风波的导火索。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大大降低,银行挤兑事件扩散。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都晓岩 《济南金融》2007,(11):13-16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3.
政府介入银行挤兑危机的根本目的是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但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政府在介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制度成本.本文从分析银行挤兑风险发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过程入手,试图从中找出调控的逻辑切入点,并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金融安全网的制度成本.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利益及降低制度成本三位一体的导向下,提出了我国应急管理中的最优合同设计和金融安全网构建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4.
<正>挤兑是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一是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活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二是由于银行券的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紧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理论等分析出发,引入湖南某城市商业银行曾经发生的具体银行挤兑的案例,对挤兑发生时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及其挤兑时外界的经济环境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发生挤兑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出防范挤兑危机的措施及其解决挤兑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北岩银行2007年9月发生的挤兑事件,从本质上看与其实施高速扩张战略紧密相关。危机前期该行高速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期限错配,在次级债风波影响下致使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挤兑危机。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流动性向社会转移,银行业流动性大幅下降,大多数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北岩银行的经营教训凸显了银行业对信贷投放及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受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等多因素影响,近段时间我国部分中小银行出现集中提取银行存款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意识,保护存款人利益,实施风险早期纠正及有效处置风险,增强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信心,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作用明显。美国存款保险建立时间早、运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其应对银行挤兑的做法对我国完善和进一步发挥存款保险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在韩国发生了几家储蓄银行被勒令暂停营业,并引发韩国民众向"问题银行"要求取出存款的挤兑潮事件。该事件在韩国政府的多项措施的作用下,逐渐得到平息。然而这次韩国挤兑潮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韩国储蓄银行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从中也带给我们必要的警示。  相似文献   

19.
在放宽基本假设后,我们通过经典的Diamond-Dybvig模型对存款保险、银行挤兑及流动性创造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当假定所有投资者在任何时期都相互独立时,银行是否要创造流动性或者要创造多少流动性,以及银行挤兑最终是否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相应风险类型的人数、非银行投资项目收益与银行初期利率的关系、某一投资者对其余投资者行为的甑别结果及银行对投资者行为甑别的结果,此时,银行未必能够创造最优量的流动性,原模型失效.  相似文献   

20.
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矛盾突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朴 《中国金融》2006,(15):72-72
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已经明显出现相对过剩。银行间市场央行票据的年收益率一度仅维持在1.5%~1.4%左右,当前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8%,比上年末又降低0.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