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湛江的交通建设发展,把发展交通纳入了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以市领导和交通局为主的湛江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交通重点指挥部)。湛江交通重点指挥部秉承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积极创新交通工作发展思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促进交通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经济》2008,(4):16-16
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湛江视察,也给湛江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新的奋斗目标。面对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湛江将致力于“突出六个作用”,推进六个“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200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湛江视察,给湛江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新的奋斗目标。当前,湛江全力推进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跑出“三农”发展“三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根本方针,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论述,揭示了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因果关系,也指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我们必须从特殊市情出发,统一布局城乡科技,加强城乡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科技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成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6.
城市和农村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经济能否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齐齐哈尔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因此,要实现齐齐哈尔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必须找到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闻背景分析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世界瞩目。但是,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城市。有的地方甚至"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与国家形象很不相称,与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与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要求很不相符,从战略高度提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改变这一现状的高瞻远瞩和坚定决心。城乡协调发展,是化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深层次矛盾的良方。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更不是我们追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04,(23):23-2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据专家的解释,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社会经济状态。  相似文献   

9.
湛江是南中国门户城市、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和我国“南方大港”、“海洋大市”、“制造业基地”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0.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涛  邵巍 《特区经济》2014,(1):187-188
城乡统筹发展核心在于促进生产要素双向良性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依然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人口和资金向城市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等给城市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管理等带来较大挑战。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生产要素流动对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结合长株潭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实际发育状况,通过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两个定量指标构建了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空间差异,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今日重庆》2009,(8):4-5
〉国家气象局与重庆签订合作备忘录7月1日,中国气象局与市政府签订《共建统筹城乡气象事业改革与发展试验区合作备忘录》。到2015年,重庆市将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乡气象统筹发展和城乡气象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国做出示范。局市共建试验区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快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完善三峡库区气象立体观测站点布局,加强对农村、城市人口密集区、森林、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欧阳林 《重庆经济》2007,(11):26-29
2007年10月18日,第二届中国一欧盟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召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邀在会上介绍了重庆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情况。现将欧阳林副主任的发言稿摘登如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致力于城乡关系的调整。重庆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的年轻直辖市,在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探索;今年6月又获准成为全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深入思考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非常荣幸能在此次高层论坛上与大家交流和分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税收政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政策,形成更加合理的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格局,建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当农民欢庆丰收、迎接新春的时候,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喜讯传遍大江南北、村村寨寨。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7.
《重庆经济》2008,(2):18-2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五个统筹”。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发展,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阶段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更加自觉地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让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文明有效地渗透到郊区、城镇和农村,形成大城市、小城市城乡一体的新型形态,逆城市化进人我们的视野。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城市承载力,人口、交通、管理、污染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病"迫切需要一个合  相似文献   

20.
龚锐 《重庆经济》2006,(9):45-45
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相比,重庆直辖市最典型的特征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针对重庆市只有主城区一个特大城市,其经济辐射力、影响半径难以覆盖整个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成六个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形成城市群,来传递主城特大城市的影响,增强其他各类城市的辐射力,加快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发展。这样的决策对于加快重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很好的作用。但也可以采取缩小农村面积、减少农民为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与城镇化建设措施相配合,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条件:可以从人口数量上补充城市发展过快而后劲不足;可以增加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