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55年来,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了“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这种精神是原子能院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两弹一艇”精神和“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原子能院的真实写照。面向新世纪,我们提出了“创造一流业绩、造就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核科研基地”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文化是动力。一流的基地,必须要有一流的文化。要建一流的核科研基地,事业是船,文化是帆,扬帆才能远航。几年来,我们围绕院所…  相似文献   

2.
《中华商标》2011,(4):74-7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简称中国一汽,前身是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厂名。中国一汽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3.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并投入运行。至今,我国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展的50年历史,可大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20年和改革开放30年两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的我国核科技领域内实力最雄厚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基地。它在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和咨询服务的同时,还承担材料、电子、激光、信息、超导等学科的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项目承包任务。该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1958年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建成后,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1984年又改名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5.
坐落在北京西南郊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60年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他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多学科、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五”信心满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决战“十五”的任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为实现2020年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德平,辐射物理学家。1926年11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省兴化县。1948年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二机部北京401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室副主任等职。1964年后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华北辐射防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院长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中国核工业科技馆设计方案正式确定,该设计方案由中国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设计。科技馆将建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设计方案以体现绿色理念、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投资1.6亿元。该科技馆作为国家现代化核技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是我国核科技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2019年中国交建上下扭住改革、发展、管理、稳定、党建目标任务,集中在五大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一是优化三大布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二是深化改革,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三是提质增效,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四是狠抓"334"工程与目标管理,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五是加强党建,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从事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核科学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全院科研人员和广大技术工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原子能院的历史增添了光辉。原子能院从核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抓好技能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工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江苏兴纺机械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其前身是于五十年代建厂的兴化市纺织机械厂,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兴化市纺织机械有限公司,2002年扩股组建为江苏兴纺机械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纺机器材工业公司骨干企业。七十年代转产生产络筒机,是原纺织工业部、江苏省定点生产高速络筒机的专业厂家。该公司依靠质量、售后服务,大力开发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络筒机产品,瞄准一流先进水平,力求做得更精、更好。销量不但在国内名列前茅,产品还出口到国际市场。树立质量第一信念。江苏兴纺机械有限公司为保证质量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工业》2009,(9):59-64
1950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该所于1953年更名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1984年更名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正>金秋九月,被誉为中国核科学技术发祥地和中国核工业摇篮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迎来了60岁的生日。60年来,原子能院瞄准国家需求,坚持创新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拥有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相似文献   

14.
正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如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发挥好基层工会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协助党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是基层工会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勤集团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被称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这块沃土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为我国核科学事业奋斗的科学家。1983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的柳卫平幸运地踏进了这块土地,犹如希望的种子,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 1962年出生的柳卫平,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从此就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在原子能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在核工业战线上已经工作了23年。23年来,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愣头学生,成长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在我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研究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离不开核工业精神的激励和核事业发展的指引,更离不开我的两位老师王方定和郭景儒的悉心栽培和无私的帮助。每当我在生活上有烦恼、工作上  相似文献   

17.
我与各位一样,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只是年事已高。我75岁了,为国家核能快堆科技发展工作了51年,多少有一点人生感悟,想借《中国核工业》杂志,向同志们说一点心里话。我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反应堆工程专业,随后被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601所工作。当时,"两弹元勋"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等老  相似文献   

18.
《武钢政工》2008,(9):7
对武钢投产五十周年.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武钢始终坚持稳步发展、锐意改革和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一跃成为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型国有企业的典型.为湖北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020年12月11日,由中核集团主办,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办,同时携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及投资机构联合开展的中核集团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核创星"大赛)落下帷幕.867项参赛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中核集团的研发中心,更是我国核科技的研发基地,在核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发展空间,本刊记者对该院核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和"十三五"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度挖掘,以探索发展中难题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