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建农用地流转的市场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迅速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低迷、土地撂荒以及潜在的获利空间和机会为工商企业、个体种植大户和外商提供了投资农业 相似文献
2.
在农用地流转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流转过程中的产权问题,公平问题等等.从长沙市农用地流转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分析,对农用地参与流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发现长沙市农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用地合理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流转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地租地价理论和土地产权理论等.农用地流转价格主要包括农用地转包价格、出租价格、入股价格、转让价格和其它流转价格等.农用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以及纯收益年数法等. 相似文献
4.
5.
农用地内部流转可分为“直流式”和“间流式”两种途径,降低交易费用,有利于调动流转积极性,增加农用地流转数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行政干预下的流转造成了农民利益的损失。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建立中介、规范管理、实行流转补贴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活保障.合理的农地流转对优化配置农地资源,提高农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立足于辽宁省农用地流转的现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辽宁省十个地区农用地流转进行绩效评价,以促进农用地流转的高效、健康运转.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我国农用地市场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用地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本文从分析我国农用地市场流转的基本原则出发,阐述了构建我国农用地市场流转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金永思建立农用地流转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与发展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农地制度创新尚未产生规范有效而普遍适用的方案;国家政策也只限于做出了“允许使用权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9.
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益和给予社会保障,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用地被征用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用地被征用与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期望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发达地区的农用地流转已经是非常普遍了。通过对浙江省天台县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该地区的农用地流转比率较高,流转形式主要是出租和代耕,流转信息公开度比较差,并且流转的约定形式也主要为口头协议和无约定形式。通过农户对农用地流转的意愿分析,可以得出年龄越小,学历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家庭人口越少,外出人口比重越大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流转自己的农用地等。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农用地流转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家庭收入因子、村民特征因子、家庭规模因子和职业因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和规范农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征地中土地增值来源及其分配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耕地被非法征用,其主要原因是征地中的地方政府和征地后的土地经营者可以在显形的制度体系下获得巨额潜在利润.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措施,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以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对征地中土地增值收益的来源和分配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陈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10):9-11
征地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在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理论、经验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征地范围、补偿标准和征地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征地补偿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完善市场化补偿机制、加大征地决策透明度和加强征地行为监督来解决征地补偿问题的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论证中国构建紧急土地征收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研究方法:比较法、演绎法。研究结果:征收与征用的本质区别在于征收导致所有权转移,征用只暂时改变使用权主体。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情况下“先行使用土地”可能涉及紧急土地征收,现行政策规定的受季节影响重大工程等“先行使用土地”应纳入紧急土地征收范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未规定紧急征收制度是一大遗憾。研究结论: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土地征收立法经验,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修改的机遇,规定紧急土地征收制度,避免“征用转征收”“先行用地审批代替征收审批”等变通方式规避征收程序。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耕地产权与价值研究——兼论征地补偿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研究目的:规范并界定中国耕地的产权体系及各权利内涵,探讨各耕地权利的价值构成,分析征收耕地的补偿标准。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借鉴法,实证法。研究结果:耕地产权体系包含耕地的生产收益权、生存保障权、农地发展权、粮食安全权和生态安全权,各权利价值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体现;征地补偿应逐步体现耕地各产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经验、评价当前改革的主流方向,提出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是征地制度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征地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应该从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开展:首先,解决征地中显现的问题和矛盾;其次,解决非公共利益用地增量供应问题;最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限制征地权行使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一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未来要逐步健全调整的替代制度,并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9.
缩小征地范围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衔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缩小征地范围试点工作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工作,采用文献检索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以缩小征地范围改革为起点,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流转为终点;两者的衔接关系贯穿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建议: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缩小征地范围;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流程及资料清单;建立国家与集体两个主体供地规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价格与征收补偿标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量动态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城乡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的反应与均衡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 — 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 — 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补偿费、教育培训费等形式让农民分享,并从中划出一部分补贴新政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确保纵向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