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论坛》2009,(3):I0006-I0007
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李峪  王薪图 《经济改革》2011,(12):60-61
“周庄掌门人跳槽乌镇!”,2005年3月1日,一起特殊的人事变动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时隔多年,周庄掌门人韩俭康谈起当年的“跳槽风波”,哑然失笑。“我当时真的是很欣赏他们的理念。”这个被韩俭康看好的理念,后来演变成了名动江湖的”乌镇模式”。  相似文献   

3.
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艳  陆林  赵海溶 《经济地理》2020,40(7):200-210
利用"百度指数"数据共享平台获取2013—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乌镇景区网络搜索指数,结合区域经济差异测算指标研究分析了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国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出波动态势,下半年较上半年起伏较大。季节性差异显著,但近年来的热门综艺、国际盛会等"大事件"引致旅游流基本平衡了淡季关注落差。②各地区的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西部地区的季节性差异最为凸显。③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逐年递减,集聚程度趋向缓和;区域内关注较为分散,空间结构相对均衡。④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社会人口统计特征、气候舒适度和地理空间距离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社区空心化和遗产化石化在乌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客的乡愁体验和文化感知不强;乌镇模式中,旅游开发活化和风貌保护存在矛盾,旅游功能的完善是以牺牲古镇风貌和游客的地方感为代价的;旅游开发中"真"和"美"的价值取向存在内部张力,精心修复和改造的建筑和风景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乌镇模式是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异地复制需要考虑其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
蔡舒依 《江南论坛》2023,(12):37-42
“乌镇模式”中文化和旅游得以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复兴促成了身份认同的形成,品质的追求促成了幸福体验的达成,而政府对市场规律的遵循是以上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本文试图从中探寻文旅融合的形成逻辑,从而总结文旅融合赋能小镇发展的乌镇启示。  相似文献   

6.
阡陌 《新经济》2012,(9):94-95
行走乌镇,心境澄明。自由无非如是,自在无处不在。2003年的夏天,一部《似水年华》的故事让我认识了这座桐乡小镇。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如泛黄的老照片,沉寂而静谧。若干年后的初秋,我循着记忆中的美好,独身来到这里,文和英故事发生的地方。清晨的乌镇,干净得如水洗过般,不沾一丝风尘,不见一位旅人。湿润的青石板路反射淡淡的光泽,复原着一座古镇该有的容颜。两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1,(17):96-97
云在水上飘,船在湖中游,清风吹拂在身上,空气湿湿的,弥漫着蟹香、鱼香,杂着桨声、水声;一时间,恍如神仙一般。在城市里住久了,每天忙于世俗时务,有多久没有这种悠哉游哉的感觉了?我喜欢江南古镇,尤其喜欢古镇中弥漫着的,那种悠悠的、沉静的人文气息,古镇能让我避开城市的繁华、工作的烦恼,抛开一切的尘俗。几次到江南,只要有机会便去。以前也曾经去过乌镇、西塘,虽然很漂亮,但还是人多;周庄和同里呢?听说商业气氛太浓了,便不想去。  相似文献   

8.
1982年春天,由于工作需要,我由文化部门调入了县委农工部,做农村工作。当时,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像一片春潮席卷着祖国大地。我作为一名农村工作督导队员分包了西铺村,任务是把集体土地全部分包到户,实行分散经营。说句实在话,当时我的心里也想不通,尤其西铺村,我曾经多次撰写过他们的创业史。这个曾被毛泽东批示过的“穷棒子”互助合作社典型,怎么一下子分田到户了呢?当我来到西铺村的时候,也是一片议论纷纷。老党员孙柱一听要分田,红着脖子涨着脸,两脚一蹦老高,“什么?分社?还要让我们回到解放前,咋着?”…  相似文献   

9.
《经贸实践》2014,(12):4-10
坐落于浙江北部的乌镇前不久经历了现代与历史交融的盛会。互联网巨头齐聚“论剑”,各路媒体摩肩接踵,无线网络信号翩翩落在各个角落……这些都是永久落户于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所给予的。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15,(1):65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暨乌镇峰会在桐乡市隆重举行。大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承办。这是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也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次盛况空前的高峰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相似文献   

11.
新!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我的脑袋中便不由自主地蹦出了这个字。国人传统的新年已经到了,这不能不让我感慨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晃晃悠悠,不知不觉地过了二十几年,浪费了祖国好几吨的粮食还一无所成,这的确是一件应该检讨的事儿。虽然用不着像国产泡沫剧女主角那样悲悲凄凄得欲生欲死,至少也要态度认真地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2.
赵卉寒 《经济》2014,(3):47-47
正这是刘阿姨在钱大爷家过的第4个春节。今年49岁的刘阿姨,是山西省洪洞县人,曾经在洪洞县一家焦化厂工作。9年前,被迫买断工龄后,靠打零工生活。后来经工友介绍来到北京钱大爷家做起了家政服务人员。"我觉得我挺幸运的,钱大爷的家人对我很好,并不像有的雇主那样把我当佣人看,而是把我当成他们的家人看待,所以这样一来我干活更有动力,我远在山西的家人也比较放心。"  相似文献   

13.
出走     
黄爱琳 《商周刊》2014,(1):77-77
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每次听到这些话时,心里都会有少许难过,毕竟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偏偏人们却不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觉有点悲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浙江桐乡乌镇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分析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市场背景和开发条件,并提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形象策划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脑体收入倒挂”这是社会盛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同期参加工作的人相比,脑力劳动者的收入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前几年笔者的老师在讲政治经济学时就曾经生动地讲过:“我是五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和我同期参加工作的工人(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工资收入高于我的工资收入,而且在我周围的一些人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社会上曾出现过研  相似文献   

16.
徐州古来多有战事,楚汉相拼、曹刘厮杀、淮海战役……当可怖的厮杀声和兵器的击撞声过后,九里山古战场的花草也记不清在风风雨雨的交替中沉睡了多少年,直到大梦初醒。当徐州大地蓦然回首时,寒鸦落叶、凄虫萤火之间的王侯陵寝早已相继成为观光景点,那些赏析墓葬文化的游人,步履既迟缓也沉重,慨叹既幽婉也怆然。那日,我穿越着一间间汉画像石展室,搜寻着汉字、汉服、汉族、汉语起源之地的文化渊源,竟然不知该用什么词藻来描述这片曾经强劲、曾经散乱、曾经繁华、曾经凋敝,眼下又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帝王之乡!  相似文献   

17.
养殖加剧了捕捉宣传助长了消费我国蛇类资源正遭受着毁灭性破坏拯救蛇类已经刻不容缓编辑同志:无论在任何意义上,我想你们都不会吝惜咫尺大小的版面来发表这封信,因为你们应该和我一样没有理由不关心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作为在养蛇技术上不远千里去拜过师学过艺、曾经...  相似文献   

18.
流水无欺     
一天 ,当我走过故乡那条承载过我许许多多童年欢乐时光的小河 ,我非常痛心地看见一位姑娘再次将一袋垃圾轻轻松松地扔进河里。说是再次 ,那是因为在这之前 ,她肯定不止一次地向这条曾经十分可爱和美丽的小河倾倒过污秽和肮脏 ,否则 ,她的动作不会显得那么娴熟和无所顾忌 ,这让我看到她信仰的凋敝 ,以及心灵的荒芜。我想 ,也许是她的父母和社会教会了她不计任何后果的行为 ,才使得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姑娘 ,在大自然的面前为所欲为。那时 ,我还看见了铺满河道的各种各样的垃圾 ,它们的肮脏与锋利刺疼了我的双眼和内心 ;它们的浓臭和污秽使流水无…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在一家大型咨询公司里工作过22年,为跻身于《幸福》杂志500家大公司排行榜的几十家公司提供过服务。如今,我已经离开了这个岗位,自己成为了一名公司的高层经理。我对于现在同行们的忠告是:当你们要选聘经营顾问时,一定要多长几个心眼!管理咨询以前曾经是一项非常棒的职业。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行,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呆  相似文献   

20.
深圳河畔的渔民村,昔日是那样贫穷荒凉。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这里吹响,一位伟人也来过这个地方。村民脱贫致富有了方向,转眼间旧貌换了新装。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家家户户生活超小康。老东门盛名远扬,你曾经历尽沧桑。如今崛起座座商业城。大街小巷成为购物天堂。夙貌街迎来万家客商,还有迷人的南国风光。江总书记视察是动力,思源思进谱写新篇章。人人渔民村到老东门,凝聚了两代领导人的殷切希望。边陲小镇变成大都市,记载着罗湖二十年的辉煌。金融商贸繁荣兴旺,信息快捷传遍四方。条条大道美如画,天蓝地绿花儿更香。从渔民村到老东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