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1952—2008年省级GDP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发现中国各省人均GDP总体上不存在收敛性;落后省份的增长速度并不比富裕省份的增长速度高。此外,中国各省人均GDP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总体上不是很强。我们进一步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发现东部地区经济不收敛,空间效应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空间效应不明显。这说明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各省经济增长总体上缺乏收敛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政府投资活动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政府投资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政府投资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不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成就及问题,并重点从政策和体制改革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0.7%;上半年,全国PPI同比下降0.6%。而一天前,温总理在江苏调研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较大。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笔者认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重点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两个维度研究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将会加剧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加剧市场分割的结论具有显著的地区与时间异质性,且受到临近省份间经济相对情况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钝化、土地财政扩张以及金融资源扭曲配置三种途径加深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全方位深化改革,建立更全面的政绩考核机制,同时根据各地区区域内相对经济条件积极探索灵活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经济群、经济带的合作,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5.
6.
戴广 《经济学》2004,3(3):639-656
本通过建立一个不同地方政府(落后及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增长模型来考察政府规模对一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认为政府规模和人均产出的收敛速度呈倒U型的关系。针对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本认为,造成这一不收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支出的低效率。章还发展了一个新的计算收敛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贸扩张是否会导致贫困化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出口数量迅速扩张、加工贸易在外贸中占主导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担了部分负面影响,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并未导致国民实际收入下降即贫困化增长.但经济中仍存在不少扭曲,导致贸易顺差过大、实际资源为人所用,对外资产风险集中且收益偏低,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增大等问题.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将极大地影响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应有效地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9.
张逸  姜欣 《经济师》2005,(11):82-83
经济增长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政府规模的扩张是出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是由于经济的增长为政府扩张规模提供了更强的物质基础和需求?或者,经济增长与政府规模扩张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文章将对1978年-2003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和政府规模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不存在由经济增长到政府规模的因果关系的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政府责任和行为李闽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之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们能否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电力短缺、经济增长与政府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电力供求形势由"九五"末期的供大干求向"十五"初期的供不应求变化的研究表明:政府长期电力规划应根据电力需求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关系而制定,以避免电力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在电力规制过程中,应制定"电力先行"的经济增长战略,以实现电力供应安全对经济发展保障作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欣欣 《生产力研究》2006,23(11):271-272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最早系统地分析了财富增长的源泉及促进财富增长的制度安排。文章在总结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揭示他关于市场机制、政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认识,并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增长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严格假设条件和放宽假设条件下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和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在确定各省的投资配额或各省政府在确定各地区的投资配额时,采取经济增长极模式有重点、有侧重地投资比采取均匀投资模式不分重点、均匀分配地投资的经济增长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投向增长极的投资配额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增长极的资本存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随着增长极所获得的新增投资的增加,在对增长极的开发效果越来越显著的同时,极化效应程度会逐步加深,使得腹地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在确定各地区的投资配额时,需要考虑整个地区和腹地对预期经济发展差距的承受能力和对经济发展差距预期所需经历的时间长度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经济是否过热,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对宏观经济做全面的比较,和第一次过热(1 984、1 985)、第二次过热(1988、1989)、第三次过热(1993、1994)相比,不同之处是,在第三次的过热当中,都是投资、消费双过热,两者的增长都是两位数,且高达20%、30%.  相似文献   

1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相似文献   

17.
在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降至78%,引发外界对于经济进一步下行担忧的同时,同期发电量仅为3.7%的增幅更增添了外界对当下实际经济情况的恐慌。业内人士判断,即便是在节能减排效果理想的情况下,经济与发电量增长也应在1:1左右,上述发电量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不但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需不足息息相关,更反映出当前经济形势实际隋况可能比数据反映出的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笔者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共消费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共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术界颇多争论,分歧较大,虽然一些研究成果发现公共消费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公共消费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社会平等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得政府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即在社会群体之间没有特定长期偏好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更可能把资源分配给生产力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平等的社会结构,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多年是一个中性政府,采纳了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但同时,政府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生产力较高的群体或地区,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