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与分析与一般城市地区不同,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城镇化效率、城市联系等7个方面对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对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的角度得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排在3大城市群地区的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次之,辽中南城市群最后,并分析各个子系统及城市群中所包含的城市对城市群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相似文献   

3.
土地财政行为特征是理解城市群内(或间)差异性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构建一个土地财政的供给需求二元驱动分析框架,利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67个城市在2001—2011年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群在土地财政上有着不同的成因;长三角城市群政府财政支出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最为显著;中游城市群和渝蓉城市群,城市人口变量作用相对较强;渝蓉城市群政府财政支出与土地财政之间呈现负相关,非农产业发展的作用相对其他城市群较强。研究认为:1长三角城市群,调控的核心在于约束政府行为、转变当下依靠土地资源大量投入的"以地谋发展"模式;2中游城市群,一方面要推进适度人口城镇化,另一方面要约束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不当竞争,避免资源利用的浪费;3渝蓉城市群,调控的核心是理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形成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城市群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教训。因此,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群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托,城市群的职能结构及其合理性对于域内城镇化的职能分工和产业发展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提出的"5+9+6"的城市群空间格局为背景,采用优化后的Nelson职能分类法对20大城市群进行职能特征的分析,基于规模效益、职能强度和职能多样性三要素,结合职能结构对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进行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结论显示:(1)城市群职能规模方面,国家级城市群整体较高,区域级城市群空间分化较为明显,城市群职能规模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2)城市群职能强度呈现出东南沿海最高,中部地区城市群较低,西部地区城市群较高,华北城市群强度中等的整体空间分异规律。(3)城市群职能多样性方面,区域级城市群职能多样化指数较高且整体较为均衡;地方级城市群中黔中城市群较低。(4)利用沃德误差聚类法将城市群职能体系分为三大类,各类别城市群职能体系特征差异明显,据各类别差异及问题提出了城市群职能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县(市)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哈长城市群63个县(市)为研究区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高质量发展测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与驱动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五大维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其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开放程度与共享繁荣四大维度呈波动下降态势,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趋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黑龙江省的37个县(市)地区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绿色发展与开放程度维度则呈“U型”发展态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吉林省的26个县(市)中,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态势,开放程度维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2)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性显著,呈现团块式、圈层式的格局特征,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主要以块状形式分布在哈长城市群的西北及东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2002—2012年我国279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化效率的时空特征以及城镇化推进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动态测量中,我国的城镇化效率在整体上处于效率变动的无效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的城镇化尚处于"摊饼式"的粗放增长状态,且区域差异显著;从城镇化推进模式来看,强有效型城市群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特征;弱无效型城市群的城镇化在激进与低效之间徘徊;强无效和高无效两类城市群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具有"重增长轻发展"的粗放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2):55-61,91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基于城市联系网络分析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为当前研究热点。文章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4个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获取公路客运的日均发车班次数据构建城市群的城市联系网络,基于城市联系强度划分出不同层级的联系子网,利用复杂网络中度和特征向量指数对比分析城市群等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均呈现出明显的重尾分布特征,基于重尾分级法可将城市联系网络及城市节点划分成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网络的层级结构和城市节点的等级结构特征形成明显的映射关系,等级较高的联系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辐射状结构,而中等水平的联系线以地方中心城市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状结构,对城市群的发展轴线或经济密集区有一定指示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等级结构较为合理,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在对应的联系子网中占据首要地位。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处于中心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较为明显的"断层"现象,且以成渝城市群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城市群演进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许多国际大都市都经历了“单核心城市—城市组团—多核心都市圈—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过程。当前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结构性缺陷,都市圈建设相对滞后,大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能力不足,支撑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充分认识都市圈的战略价值,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正在加快建设中的雄安新区,着力构建分散化、组团式、多中心的都市圈结构,构筑以市郊铁路为核心支撑的都市圈交通网络,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模式的不同,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明显。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在时间断面上,探讨了2007年城镇化与土地面积、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第二产&GDP和第三产业GDP等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不平衡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了2003~2007年相对于这些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教变动趋势,并得出新疆各地、州、市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两极化、人口基数大、传统农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从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资本投入支持等方面对城市市场潜能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但在空间维度中,城镇化对市场潜能的影响仍存在多个问题需深入探讨。本文以长三角区域2010—2020年3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城镇化和市场潜能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三类城镇化对市场潜能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在各自有效的公里范围内呈现出高正向空间外溢逐渐降低为低空间溢出;在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消费水平与投资扩展水平四种机制调节下,城镇化以“梯度式”增强的特征影响城市的市场潜能,而在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下的产业合理化机制介入过程中,城镇化对市场潜能的影响却是一个“先增后减”的作用过程;在分类检验下,发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获得了更多城镇化进程的市场规模和潜能的增进效益,而中等城市获益较小。需要关注的是小城市在城镇化高速发展下,出现了市场潜能被削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哈长城市群是我国典型的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东北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等收缩问题的巨大挑战。文章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008—2017年城市群尺度、省域尺度及市州尺度多要素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哈长城市群的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整体上均呈现缓慢上升的演变特征,但各指标总体低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省级行政壁垒对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2)哈长城市群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指数呈现差异化提升的变化趋势,生态环境与各维度之间的协调度明显偏低,且部分地级市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3)哈长城市群协调度指数由0.42变为0.65,实现了由中级协调向高级协调的过渡,但绝大部分市州的协调度指数均小于0.70,与极高协调水平还有很大距离。(4)哈长城市群各市州分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类型的分异特征明显,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麦宇旻 《商周刊》2013,(10):22-24
“大城市优先”还是“小城镇优先”的争论可以休矣,城市群理论完美地调和了两者的利弊,形成了中国未来十年的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普通面板模型以及空间面板模型对城镇化外溢下的EKC曲线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依据对环境污染的地域性,界定城镇化率为30%、50%、70%时分别为城镇化起始阶段、城镇化兴起阶段和城镇化完善阶段,起始阶段对本区域影响均较大,兴起阶段对周围区域影响大。第二,城镇化在50%~70%容易出现城市群,这一时期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污染低、但富有集聚属性的产业在本地区发展。第三,依据结论,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建设已经而且应该得到大力推动,而云贵川则应以建设生态走廊为重。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三个维度及其相关关系出发,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选取山东省2006、2013年截面数据,运用均方差赋权法、耦合度分析法、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分级法,比较分析了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程度及其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山东省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但当前仍是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初级阶段,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增大,但整体耦合水平仍然不高,处于中水平耦合阶段,趋于协调发展。各地市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且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比较高,多数地市处在中高水平耦合阶段;鲁西南各地市的发展水平、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与东部各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城镇化要实现转移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就要通过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加快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服务业是就业的最大容纳器。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无论对城市群布局还是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有利于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包括深莞惠河汕在内的深圳都市圈,极核带动能力强、产业协作配套好、城市功能互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