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比较效益、资源禀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要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角度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粮食主产区中,资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说是整个粮食主产区发展的"命脉"。粮食主产区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发展、不断的进步,都需要企业资金的支持,这是粮食主产区发展最为基本的条件。粮食主产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寻找多种、合适的融资途径。在多样化的融资途径中,粮食主产区融资时借助金融市场是必须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现阶段,跨国粮商已经做到了全球化经营、全环节利润、全市场覆盖的运作模式。那么,针对粮食主产区的现实困境,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主产区实施粮食产地加工以促进自身发展渐成大气候,必将成为粮食主产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粮食市场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经营的影响逐渐加大,粮食期货市场已具备为粮食生产和经营服务的条件,作为粮食主产区,尤其是玉米主产区,吉林省亟须从缔造期货市场发展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等方面发展粮食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5.
粮食作为社会的基础公共物品,它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产量的下降,国家开始对粮食主产区进行生产者补贴、区位补贴,并协调产销地区之间的利益机制。粮食主产区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粮食产量高、财政收入低,这些因素影响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健全国家种粮补贴政策,加快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健全粮食主产区政府税收制度,加强粮食主产区财政投入,健全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助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规模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粮食问题都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粮食主产区生产的粮食对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但粮食主产区的农民为了国家安全,也牺牲了很多经济利益。因此,很多地区的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利益补偿机制,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顾莉丽  姚雅男 《商业时代》2012,(32):122-123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倾斜的区域政策,特别是2004年以来实施的新支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与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粮食生产长远稳定发展,构建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本文认为必须从补贴支持政策、投入支持政策和风险支持政策等方面对粮食主产区支持政策进行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机制及农业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云  薛贺香 《商业研究》2005,(19):113-116
通过粮食主产区和多种经营区农地经营效益的对比得出结论:粮食主产区的农地经营效益相对较低,不容易流转,农户容易出现兼业化现象,农地经营是非效率的。解决粮食主产区这一系列问题的第一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且要预防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粮食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怎么走,怎样才能实现“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和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三大改革目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结合山东菏泽市粮食工作的实际,就主产区购销市场化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是粮食主产区,经过多年建设,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之后,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就成为必然。本文针对山东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山东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的对策建议,以推动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增强粮食流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粮食行业面临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未来的东北粮食物流必将产生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东北粮食主产区的产能、铁路及港口的运力、粮食供应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对未来东北粮食物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粮食价格波动对主产区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永金  陆迁 《财贸研究》2012,23(5):61-67
基于粮食主产区1978—2009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Minot福利效应模型,分析粮食价格波动引致主产区福利变化及其影响。结果表明:主产区生产福利变动与粮食生产价格变动具有同向作用关系,而消费福利变动与粮食零售价格变动具有负向作用关系;粮食价格变动引起主产区福利变化的长期福利效应优于短期福利效应,但整体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作为一个粮食主产区,伴随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以及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湖北省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变化以及人均粮食拥有量,确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的粮食储备率和对粮食需求波动指数,由此保证湖北省粮食供应链中粮食物流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国家为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托市收购、制定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如何在既定的收购价格等条件下,进行成本控制成为了粮食购销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本文结合成本控制理论从粮食购销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思路、如何做好粮食购销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以及粮食购销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等方面展开论述,对于粮食购销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产业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我国粮食流通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2004年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粮食市场在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中获得较快发展。一是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体制框架初步建立。二是粮食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增产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价格稳定在较高的合理水平之上。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三是国内国际粮食市场接轨步伐加快,粮食进口增加较多,增强了国内粮食供给能力。四是粮食法制化进程加快,粮食收购准入制度初步建立,粮食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对喷淋造粒工艺生产大颗粒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特别对生产大颗粒尿素所用喷头的一些指标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新型喷头的设想;介绍了空心粒及粉尘尿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广西东兴市市政府办公室、农业局、粮食局、统计局、边贸局等部门的调查发现:目前东兴市粮食产需缺口较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不强,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贮备不足,粮食部门功能弱化。为此,必须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健全粮食储备制度,协调粮食管理职能,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