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言论     
《中国广告》2011,(1):160-160
中国消费者仍然注重品牌,但与其他国家的购物者不同,他们对产品价值的关注如此强烈,以至于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退居其次。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相比,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自己家人的需求或兴趣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与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口碑已成为传播产品信息的一个更重要的来源,这主要归功于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应用,中国消费者将互联网视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来源。——麦肯锡研究  相似文献   

2.
'96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揭晓一项关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揭晓,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虽已开展12年之久,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维权工作任重道远。对收回的5047份有效答卷的统计结果表明,58.8%的消费者认为在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2009,(7):107-108
中国的长期发展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呢?近期,出口下滑及实体经济所受的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又如何呢?面对金融危机挑战,中国消费者是否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销售与管理》2007,(10):41-41
9月25日,由中华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消费者报、车友报四大重量级媒体联手推出的“2007年度中国汽车市场信誉度调查”活动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调查活动,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未了解大众消费者对汽车及汽车相关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和各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信誉度。主办单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市场应由消费者说了算,消费者的意见最珍贵。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活动,把话语权交给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国际广告》2010,(3):66-67
“2010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回忆、好感及实际消费情况。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组织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规则、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优良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了2001年中国3·15论坛的主题。10月10日,国际消联亚太区总干事苏蒂先生、香港消委会总干事陈黄穗女士、澳门消委会执委会主席何思谦先生,来自有关政府部门的官员,经济学界、法学界的有关专家学者及部分全国知名企业的老总汇集青岛,共商入世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大计。本届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我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但一些跨国企业和洋品牌不尊重中国法律、忽视中国消费者利益、对中国消费者实行差别待遇等“耍大牌”问题时有发生,经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耍大牌”问题有的构成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工商部门认真履职、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和规制。  相似文献   

8.
阅读     
品牌蓝皮书 简介:全书遵循以消费者为主导的科学品牌价值观,依托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同传媒大学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进行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所获得的基础数据,对中国中心城市消费者的品牌消费行为与态度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静 《成功营销》2013,(12):105-105
在中国充满机会的葡萄酒市场面前,缺失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文化与观念。更具体来说,是产业领军品牌们对中国葡萄酒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消费者观念进行的传播与普及。  相似文献   

10.
品牌经理要想紧跟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观念并非易事。不过,还是可以在一片市场喧嚣之中辨别出某些趋势。事实证明,中国消费者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目标群体。在中国,每年有1千万新的消费者进入消费市场,而原有的数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迅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中国的消费者,不能总把他们看成是比发达国家消费者矮一头的乡巴佬。  相似文献   

12.
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总要购买打折产品、进行砍价的观点已经落伍了。充足证据表明,中国消费者正日益复杂化,并且不再把价格作为购买的最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很多消费者对轮胎安全性的认识严重不足。不久前,由《中国消费者报》组织的一项关于轮胎安全知识问题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平均50%以上的汽车消费者对轮胎安全常识一无所知。59%的汽车消费者大大高估了汽车胎的正常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以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品牌原产地效应的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与检验了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中国消费者喜爱与购买本土品牌和境外品牌的影响作用。结论如下:第一,在中国现有环境下,消费者越是误认为一个本土品牌是境外品牌,就倾向于越喜欢这个品牌;越是误认为一个境外品牌是本土品牌,就倾向于越不喜欢这个品牌。第二,本土品牌知名度对于本土品牌原产地困惑和消费者喜好本土品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不过,境外品牌知名度的调节作用则不明显。第三,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中国消费者购买本土品牌有负向影响,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境外品牌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04,(12):i015-i015
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P&G就一直坚信广告在把品牌信息传递给中国消费者中所具备的力量。我们始终依靠媒体伙伴建立品牌信息与消费者的最佳关系。就是这种对广告力量的坚信和与媒体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使我们赢得数以亿计的中国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图表     
《成功营销》2015,(1):17-17
奢华品市场消赞活跃依旧。消费者仍然充满信心12月12日,罗德公关联合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发布了《2015中国奢华品报告》。对中国消费者在过去一年里奢侈品购买行为特点做了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奢侈品购买趋势的做了判断。都说中国市场不好了,但消费者支出意愿并没有减少2014年,几乎没有一家奢侈品集团交出让人满意的财报.但报告的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广告公司,电通在中国广告市场耕耘二十年,对营销一向有独到的见解。当下,随着媒介环境、消费者的变化,中国广告市场无疑也在发生变革,那么企业、媒体和消费者究竟在怎样调整,电通又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肯德基、麦当劳相继进入中国餐饮市场,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快餐模式,引发了中国快餐行业的革命,它们在中国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占据了中国快餐行业的半壁江山。然而,中国消费者在热烈追捧西式快餐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冷静下来认识到了它的弊端和不足。众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洋快餐的食品多数是一种高能量食品,缺乏对中国人群营养均衡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韩流”的在华风靡,韩国美食也越来越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近年来,在中国主要大城市里几乎随处都可以感受到韩国美食持续增强的影响力,韩国食品成为中国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新宠。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企业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Inc)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对国内银行有一种执着的忠诚,在2007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当地消费者的这种习惯心理可能会阻碍外资银行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