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BD与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BD是现代服务业集聚之地,而现代服务业企业如何形成集群是较新的课题。目前,研究生产型企业集群较多,但研究都市中现代服务企业集群较少,因此,本文探讨CBD中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是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含义、形成因素、集聚模式以及在CBD中发展现代服务企业集群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中心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服务业集群已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因此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相关研究的梳理表明,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成本节约、知识外溢和接近全球网络,但相比制造业集群的研究,目前有关服务业集群的研究还很薄弱,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服务业集群形成机理的主流分析框架是在西方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的标准化生产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针对发达国家服务业集群的现实而构建的;对服务业集群形成机理的分析比较重视供给层面的影响,而较少关注需求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群的风险成因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企业集群的大量涌现,企业集群也面临着风险的挑战.本文认为企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仅仅是一种外生性风险,而真正威胁企业集群的是网络性风险即内生性风险.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成因并建立了成因模型,最后提出了规避集群网络性风险的思考,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增值税与营业税交叉重叠、优惠面不宽、税收优惠方式不够合理、地区间差异明显等方面。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适度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负水平,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扩大税收优惠范围,转变税收优惠方式,制定促进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由"配第-克拉克定理"所展现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一般规律出发,并结合上海现实状况及在国家未来经济战略中的基本定位,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行深层次分析与研究,推论出在"两个中心建设"中调整上海产业结构总体思维的逻辑起点——上海现代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及以后阶段发展路径选择时的条件约束,据此给出若干操作性结论与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的设立,为长株潭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伴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长株潭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服务业产业集群均得以蓬勃发展,且通过聚集、升级、扩散、辐射带动了区域及周边经济的发展。若加强三个产业集群间的横向整合、互补共进,将会进一步加快长株潭区域经济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集群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在促进服务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服务业集群生命周期即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的特征和要求出发,同时选取和解剖山东省齐鲁软件园这一案例,将政府的公共政策与服务业集群所处阶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和匹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服务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首次将现代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放到三维系统模型之中,基于"过程—结构—位势"的三维理论框架,对社会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学分析。首先,信用服务业系统的发展是不断演进的自组织过程;其次,信用服务业的结构演化也表现出显著的嵌入性、多层次性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再次,在外部他组织因素、系统内部因素及集成创新的驱动作用下,信用服务业的系统位势得到提升,促使系统中信用主体、信用产品质量及信用产业链条升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已成为大势所趋。河南省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借签日本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其对制造业的贡献比重,培育有中原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服务业与城镇化差距较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供给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融合对策:一是以产业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供给水平;二是以财政扶持带动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三是以行业规划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产城相融。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服务业是植根于农村的产业,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生具有“农”字特色,因此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在产业粘合方面有不同的对象,产业演化也应该具有其自身成长的路径。从中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看,因为历史与现实上的原因,中国农村服务业的演化先天不足、后期发展受到制约,尚没有走出低水平陷阱,对农村的产业粘性不足,与农村市场的适应性相对缺乏。通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当前农村服务业发展状况,认为农村服务业并不完全适宜农村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城市服务业延伸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是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各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发挥在成本约束线下主要取决于市场运行成本和政府作用成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技支撑能力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国际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建立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模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对2006至2011年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科技支撑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然而科技支撑能力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行业层面分析,科技支撑能力对于诸如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分析,东部地区科技支撑能力对于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总体来看,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完善科技支撑产业对于现代服务业部门的促进和渗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增长并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由此厘清某些模糊认识、走出发展误区十分必要。一是服务业集聚区的区位选择不能与制造业雷同,二是服务业中"现代"与"传统"主要因生产或服务方式不同而区分,生产服务业迅猛发展并不意味消费服务业或商贸流通业的衰落;三是不能用一国或大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的标准来看待一个较小区域的服务业,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并非越高越好;四是是以专业镇为标志的珠三角产业集群模式,决定其产业转移和服务业发展要防止"产业空心化"问题;五是发展珠三角服务业不必过度强求"粤港合作"。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是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通过对《意见》框架性的解读,形成如下认识:①《意见》是在深入分析旅游业的产业特点、发展成就、市场需求和对国民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意义下制定的,逻辑严密;②《意见》将加快旅游业发展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定位准确,围绕着"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发展,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走内涵式发展、提高发展素质"具有时代的针对性;《意见》确立的三大目标,将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构建"世界旅游强国"目标宏伟;③《意见》提出的"十大任务"细化了加快发展的六大原则,将宏观政策与具体措施结合,具有可操作性;④《意见》的"七大保障措施"体现了"人、财、物、管"四位一体的综合推进,把立法规划与加大投资提到重要位置,这将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最后,强调统一对"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认识,重构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转换区域分布基尼系数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实证方法对影响中国服务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集聚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集聚区域不同,且部分服务业不存在集聚特征。并指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速服务业发展可以提高区域服务业集聚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黑龙江省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可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衡的问题严重。构建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在黑龙江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处在三次产业的最末位,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而找准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就是其中的关键。黑龙江省应该加快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旅游业尤其是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正在与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产业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表现出业态的多样性。对这种产业融合动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创新,不仅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演变,而且非物质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模式步入转型轨道,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被用于各种情境下的治理理论是指国家、社会以及市场以新方式进行互动,而产业链治理是通过产业链来实现企业或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制度安排。基于产业链治理理论,率先对我国社会信用服务业产业链的链条稳定性、产业地位、法规建设、信用产品质量及产业延展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信用服务业产业链治理的措施,即适时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大对社会信用产业链中"七寸"和"龙头"的培育,加强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的建设,借鉴国外社会信用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实现社会信用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