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的中心内容,其翻译要求在形式与内涵方面保持一致性。新闻标题对名言佳句、俚语、典故的仿拟大大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基于跨文化交流的新闻标题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对新闻标题的内涵、形式等进行综合考虑,结合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对新闻标题进行恰当翻译。根据不同的新闻标题特点,采用直译、仿译等不同的翻译方式,以提高翻译仿拟新闻标题的准确性,保持新闻标题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2.
仿拟作为一种仿旧拟新的语言变异现象,大量的存在于新闻标题中,它依靠语模的移植产生新的语言形式。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二者在本质上都是通过模仿已经存在的语言形式,得到新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语言的复制和传播。但是,在具体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上,仿拟主要体现在同音异义横向传播、近音异义横向传播和同构异义横向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读者意识”角度分析了广告仿拟的负偏离现象及其三种主要类型,探讨了广告仿拟的认知语义加工过程。我们认为:广告仿拟应注重广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应遵循广告语仿拟的二重原则,即同构原则和关联原则,以避免广告仿拟的不当使用或偏离。  相似文献   

4.
仿拟是一种特殊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成功构建仿拟要实现本体认知的最大关联性和仿体认知的最佳关联性,仿体中还要保留适当的交际线索;仿拟幽默的生成在于受话者付出了额外的推理努力识别本体与仿体间存在的反差与冲突。  相似文献   

5.
仿拟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表现形式,有5种类型:仿词、仿语、仿句、仿篇和仿调;它的生成和接受机制体现在求同性策略、求异性策略和求解性策略三大策略之中,适当运用可以缓解尴尬场面,可以使广告语言简洁鲜明、形象生动,具有艺术魅力,在诙谐幽默中表达辛辣的讽刺。最后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了人们理解仿拟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部分《参考消息》新闻标题翻译中不足之处的分析,指出新闻标题的翻译不仅是将标题由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且所译出之标题同样必须具备新闻标题的特点,统领全文和吸引读者。为此,我们在翻译新闻标题时,必须有全局观念,将标题与报道的内容有机结合,使其精确反映报道的内容;同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标题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词语移用在汉语修辞中占很大比重,人们把它分为许多辞格。由于这类修辞包含的内容多,情况又十分复杂,因此辞格划分众说不一,十分混乱,给语文教学和修辞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难点,本文对修辞学界各家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词语移用类修辞重新作了辞格划分。把这一类修辞划分为拈连、移就、讳饰、婉曲、降用、易色、转品、仿拟八种辞格,并提出划分标准。接着,围绕上述辞格,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逐一辨析,澄清模糊认识,统一了此类辞格的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相邻易混辞格,如拈连和仿拟、移就和拟人、婉曲和讳饰、易色和反语等,进行了逐一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被人们比喻为文章的眼睛。本文以大量的报纸标题为例,运用语言学尤其是修辞学方面的知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方式进行较深入、较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力图改变过去那种研究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艺术上主要在修辞格上绕来绕去的现象。本文主要从语音多样、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四个方面来对新闻标题修辞方式进行研究和论述。本文通过研究使广大编辑、作者、读者了解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手段,使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给受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获得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在表达信息、吸引读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英语新闻标题措词手法上充分体现出语言经济原则。本文结合49个选自《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标题实例,阐释了语言经济原则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仿拟是英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主要是改动现有的成语、谚语、格言等部分词语,来增强表现力。本文以生动的实例探讨了它的四种构成方式:更换词语、改变句子结构颠倒语序以及增加成分等,并综合分析了它的四种修辞特点:灵活性、生动性、幽默性、讽刺性。  相似文献   

11.
中英文手机新闻在标题上都有简明扼要、引人注目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都有大众性和趣味性,在语篇是都希望提供尽量多的信息,但它们也有差异,翻译时应维持英文句法的形合、中文句子的意合。  相似文献   

12.
讲究修辞,恰当运用辞格是使新闻标题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简洁,富有吸引力的有效方法。《体坛周报》北京奥运新闻标题不仅善用辞格,而且用出了自己的特色。文章从考察其辞格运用情况入手,简分析了其辞格运用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是报刊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既简明扼要又生动醒目。文章从词汇、省略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来,随着西学在日本的兴起,部分日本人便想丢弃中国文化。于是就有了“脱亚入欧”、“汉字废止”之类的论调;汉字在日语中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了。那么,汉字最终会在日语中消失吗?笔者依据日本文化之根,中日现实交往之需要和对可以预见的未来日语发展之展望,得出否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推动社会巨大变迁。与此同时,各种侵害农民公共利益的事件屡见报端。为了周全而充分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尤其是使农民的公共利益不致流失,发展和完善农民公益诉讼制度是理论和实务界都必须直面的课题。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农民公益诉讼的现实障碍,借鉴学界有关公益诉讼的研究成果,谋求完善农民公益诉讼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Place: An Evaluation of the FTC” is a critical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It explores the initial reasons for the regulatory agency and then provides an, in-depth study of its legislative history and the subsequent powers Congress provided for the FTC’s operation. Although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occasionally receives favorable headlines, the authors contend that the agency is politically motivated and business oriented.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FTC are assessed and a constructive solution is offered. Reports by the second Hoover Commission, James Landis, the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and Roy Ash-as well as others-are cited to support the authors’ thesis that the FTC should be abolished and reorganized along the lines suggested by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Executive Re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is well researched employing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the most recent articles and books on the FTC.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大学生笔语语料库(WECCL)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对中国大学生使用concern进行对比的偏误分析,借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rnith从concern各词性的使用频率,发现中国大学生名词少用,形容词、介词、动词过度使用等问题,并通过对比两个语料库中concern的语义韵使用情况,发现中国大学生语义韵运用不当,探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大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因词典及教材简单释义、教师讲解不足对单词用法了解不够而产生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人称代词作为衔接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文本中的运用有所差异,这与英汉两种语言所受的不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意识到这些差异,才能使译文贴切、自然,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将”被当作普通话介词“把”的等义词使用,这一语言现象在普通话书面语中经常出现。这是白话文夹杂文言词的表现。应规范“把”、“将”的用法,让“把”作介词用,让“将”作副词用。普通话的教育不能简单停留在语音上,更要重视词汇。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三大金融集团,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了独特的票据交换制度,并且伴随着这三大集团力量的消长,近代中国的票据交换制度与机构经历了从钱庄业的汇划制度,到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制度,再到中央银行统一票据交换制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特点。票据交换制度的演进是近代中国金融业制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对促进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