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秀惠 《商业研究》2012,(4):137-142
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下,中国近几年连年实现双顺差、高储蓄,进而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占据很大比例。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近几年实行各种经济刺激政策且毫无约束,在帮助其经济走出衰退的同时,亦导致美元不断贬值,这使得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很大的缩水风险。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度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增强综合国力。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增加基础货币的同时,以货币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供应量,提高了货币供给内生性。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目前已处于高额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量也在迅猛增长中。本文从内在机制角度分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影响的渠道后,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兑换模型与中国外汇储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外汇储备结构不仅要考虑储备货币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而且也要考虑其在国际市场上兑换的方便性和交易的低成本性。本文从国际货币兑换结构模型出发,对美-欧-中三国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变化的不同考虑。  相似文献   

4.
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的8501亿美元.登上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的位置。当今的货币竞争格局,美元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货币。货币地位的不对称决定了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利益分配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8年8月超过1.9万亿美元,成为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会引起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迅速上升,改变我国货币供应结构;由外汇储备引起的外汇占款增加会使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中央银行持汇风险和持币成本不断上升,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快速合理地进行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协调;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松外汇管制,拓宽外汇储备使用范围;严格控制国际短期套利资本(热钱)的流入,维护外汇储备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有着维持收支平衡,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选取六个重要解释变量,采用1991年-2017年的年度数据,运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外汇储备与进出口差额、国内生产总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而与其他四个影响因素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其中,短期货币供给量促进外汇储备的增加,长期货币供给量增加会放缓外汇储备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它既是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体现,又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汇储备的增长加快与国内经济运行之间的协调成为一个较棘手的问题。笔者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找出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阐述超额外汇储备对经济"双刃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汇储备是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中所占比重较为突出。维持一个适度的国际储备水平,主要是目前从维持外汇储备水平着手。尤其是对本国货币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的一些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中国国际收支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为:货币需求机制和汇率安排机制。前者最终通过国际储备表现出来,而国际储备又通过"汇率安排途径"影响基础货币,最终影响货币供给量。基于此,在汇率稳定目标下,要减轻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不适宜冲击,应主要从平衡国际收支和推进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着手,并兼顾国际收支失衡对货币供给扩张和收缩两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运用实证方法,运用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揭示其传导机制,为改善中国的货币供给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磊  沈亮 《中国市场》2013,(5):53-55
本文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新数据,对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增长具有明显的、递增的正相关作用,且外汇储备已成为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本文研究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综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社会福利、货币供给量和FDI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和FDI具有正相关性,二者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的可能性有65%,外汇储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庞大的外汇储备会导致我国社会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外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则是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与稳定汇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因而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本文先通过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远大于了由此估算出的适度规模,探讨了如何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途径,旨在于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做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就在于获得国际货币准入,进一步提升我国政治经济的国际地位,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减少外汇储备规模,防范降低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全球化进程,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利,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4.
雷维 《现代商业》2011,(24):183-185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物价水平也随之上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运用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结论,传统的"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是明显的。针对所得结果建议通过加强政府调控、加强外资监管和控制信贷规模来应对当前通胀。  相似文献   

15.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本文通过分析外汇储备的现状,详细的阐述了国际与国内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的分析,最终提出选择外汇储备的有效方式便是藏汇于民,使中国的外汇真正的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维 《北方经贸》2007,(12):99-100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以兑换的货币资产。文章通过对影响外汇储备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建立模型并计算了我国适度的外汇规模得到结论: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多,超出了我国实际的外汇需求,货币当局应该考虑适当控制现在持有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7.
刘洁 《商》2013,(1):131-131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合理的水平,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然后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结构、货币供应量内生性和货币供应时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旨在明晰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风险与管理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美元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然后根据美国财政部TIC系统以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估算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指出中国外汇储备主要面临违约风险、汇率风险和价格风险,最后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对巨额外汇储备进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1976年1月,参与专门委员会的20个国家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会议上签订达成《牙买加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因此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被称为“牙买加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