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农民工超时加班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有着不同于现代职业工人的效益观及行动逻辑,农民工是农民向职业工人转变过程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民工都是自愿加班的,增加收入是其主要原因。影响农民工加班意愿和加班目的的变量主要是代表现代规训机制的教育和工龄,以及代表传统机制的家庭及经济责任,它们更深层地表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于现代工人的效益观和剥削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处于转型时期,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民工长期处于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政治秩序的疏离,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因此探寻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使得他们身份认同错位、文化融合乏力、职业选择错乱和城市融入困难,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因素的束缚,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改变附着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歧视,才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新的阶层,他们的走向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的内涵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融入城市的条件,剖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建议,其目的是加快其走出双重边缘化困境融入城市的步伐,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感知差异出发,试图提供分析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同时说明,农民工眼中的城市最佳规模大于城市居民眼中的最佳规模,这种规模差异来源于他们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古籍差异,因此,逐步消除二者的古籍差异是缓解当前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省文登市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几个由"能人"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村,尽管村里基础差、整治难度大,但推进速度快、效果好,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反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先后对31名企业经营者、工商户等"能人"回村任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抗争的行动逻辑和机制,为土地冲突提供治理对策。研究方法:抗争政治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土地抗争的互动关系。(2)得出农民土地抗争的认知逻辑是统治者和政府认为统治者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优先于农民权利;动力逻辑是农民认为政府行为违背情、理,其土地权益受损;政治逻辑是农民认为出现了有利于抗争的政治机会。(3)发现土地抗争中的三个行动机制:土地抗争诉求的具体利益机制;农民土地抗争方式的踩线偶尔越线机制;政府对抗争往往采取压制的机制。研究结论:对现代社会土地抗争提出依法保障农民的抽象土地权益;增强政府制度化吸纳抗争的能力;在互动中通过协商达至"重叠共识";在改革中推动土地制度创新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由于进城农民工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并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本,且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由于农民工缺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城归"农民工所带来的补位效应。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是近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以工资拖欠最为严重.本文主要从制度视角分析了农民工权益缺失现象的原因,并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农民工排斥的社会认知是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根源,进而深入探讨了城乡二元制度在实践中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逻辑.只有政革现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消除对农民工歧视与排斥的社会认知,才能真正根除欠薪这一顽疾.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实际上是我国城乡二元矛盾的折射和体现,并表现为农民工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各种权益受损。目前,农民工权益保障难以完全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因为农民工权益受损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它的背后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含义。因此,农民工权益保障难的问题也应该从经济、法律和社会多个层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陈昭玖教授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以下简称《市民化》)出版,在研究范式与经验判断上作出了可喜探索,可谓十年磨一剑。开卷品读,耐人寻味,这是一位学者在现实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振聋发聩,实属难得。该著作具有大破大立的性质,在理论研究、计量检验、论证假设、政策设计上,坚守规范性底线,力求学术性评判。反学术浮躁之风,正严谨治学之气,发挥针砭时弊功效。不过,这正是学术从善如流、博采众长所追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谨以书评分享《市民化》的研究成果,梳理出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逻辑辨识与制度诱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进城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身份五个维度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并不理想,多数人没有建立城市人身份认同;在户籍制度障碍下,农民工工资歧视、社会保障程度低、子女教育受限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农民工对定居城市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并不愿意以农村土地作为交换的筹码;群体异质性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特征,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或外来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或本地农民工的融入程度更高。本文提出赋予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探索农民工跨地区服务管理体制、发挥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具有规模经济是农业生产外包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理论上农户联合外包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但现实中农户联合外包水平却较低且环节异质性较强.本文借助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从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视角解析了农户生产外包中联合行动的逻辑与条件及环节差异.进一步以水稻为例,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环节联合外包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文章从构建逻辑、面临困境、经验模式以及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诠释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三重逻辑。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新发展阶段安徽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困境和挑战,结合上海、杭州等地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安徽的行动路径。在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人才保障、载体建设和多元主体构建上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确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实现面临一系列困境,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健康是农民工需要依存的重要人力资本,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健康水平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有关于农民工健康的文献以实证研究为主,系统的文献述评还比较缺乏。本文梳理了2006—2016年国内外农民工健康的相关研究,一方面了解国内外学者关注的最新主题,另一方面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民工健康研究的趋势和主要方向。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工健康研究的主题大体上趋于相同,主要可概括为农民工健康的测量与现状、农民工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健康后果,但是在内容、方法和研究深度上有所区别。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农民工健康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将成为今后学界关注的重点。由于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生活水平、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社会融入理论是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健康影响因素的理想工具。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农民工健康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困境:分析与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农民工自身权利意思淡薄、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不足、资金缺乏以及法律援助制度本身缺陷等等.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改革建议:完善法律援助相关立法、强化农民工社会人身份、建立法律援助资金保障与监管制度、完善施援主体建以及建立区际、部门间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宅基地退出改革尚存在退出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导致了农户退出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积极性,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文章通过对江西省余江区宅基地退出中村庄能人效应进行研究,提炼出发挥能人效应推动宅基地退出的行动逻辑。基于能人、政府与农户之间依赖关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与政府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共同助力下,能人依托熟人社会基础行动,通过信用机制、规训机制、激励机制和压力机制四个机制发挥作用,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对完善宅基地退出中能人参与机制的建议:(1)建立非体制型能人参与乡村治理机制;(2)政府总体布局,政策激励推进能人参与;(3)引入专家评估,规范监督能人参与。  相似文献   

19.
当前快节奏的经济结构变迁对农民工原有的务工模式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为减轻这种冲击的负面影响,探究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城市工作时间的投入意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务工时间配置规律,为探究其务工模式的决定因素奠定基础。经过理论推演,结果发现影响农民工城市工作时间投入意愿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收入-消费水平差城乡消费水平差和他们的城市收支不确定性水平,依据这一研究结果,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以降低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退保:制度缺失与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低参保率与高退保率 城市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城市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为城市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被视为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却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退保率却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