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我国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主要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和财政支出分权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分位数回归来观察不同创新水平下产业结构变动和财政支出分权的影响变化.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的变动对创新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财政支出分权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资支出偏向性对创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财政支出分权的抑制作用一直显著,但是产业结构变动在低创新水平时影响很显著,然而在高创新水平时积极作用却不显著.从而提出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深化改革增进财政分权的合理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城市化水平,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具有显著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对中部地区农业支出有负效应,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支出比重会下降.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农业支出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政府规模和受灾情况对预算内农业支出出重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分权改革框架中顶层政策框架、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决策环境与衔接机制为研究主线,分别演绎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改革、"后税费"时期三个时期我国林业税费体制形成逻辑与结果。研究表明,在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林业税费体制改革始终是受制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手段之下的改革,政府间缺乏对下负责机制;我国林业税费制度集权性绝非是由单一环节所造成,而是受顶层制度、外界政治经济干预、激励与基层政府决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且上述影响因素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此外,基于民主分权改革理论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实践的差距,本文认为我国这种政府体系庞杂、选举制欠缺的民主集中制国家,在财政分权乃至未来分权改革的实践中,应更加注重省级政府对其下属部门的分权,促使各级政府间、政府与社区间对下问责制机制的形成,并充分纳入对历史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重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指标综合评价城市化发展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本文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地区14个城市群面板数据进行计算,使用耦合协调度分析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揭示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之间的行动逻辑,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测定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加快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是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形成又与现行的行政分权和财政集权体制有关。要加快中国农地非农化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需要地方政府尽快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不仅需要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而且需要调整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力度,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本文基于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份年度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科技创新作为OFDI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经济》2021,(3):52-55
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载体,使用Stata计量软件对我国2000年以来林业方面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出自然要素禀赋、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微观生产要素、政府政策与环境方面影响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层次的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蓄积量、城镇化水平与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度呈相同变化趋势,林业制度改革具有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型的作用,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对林业产业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并从自然资源禀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分位数回归法系统考察了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分位点上,新型城镇化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著增强,而对西南地区的作用显著减弱,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科技创新在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起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对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人口、经济、生态、社会城镇化等4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研究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为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政策性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基于1994—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熵值法对4类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并建立LA-AIDS拓展模型,实证分析4类城镇化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结果]人口城镇化对居住、文教娱乐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食品、家庭设备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经济城镇化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生态城镇化对家庭设备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社会城镇化显著促进衣着和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结论]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逐步从生存型趋向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19年江浙地区93个县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地理遥感等数据,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江浙地区城镇化驱动乡村重构的效应,发现城镇化有效驱动了乡村经济重构以及空间重构,但并未显著推动社会重构。机制分析发现:(1)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县域乡村人口实现非农就业。人口城镇化在长期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并提升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与金融素养,有利于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观念的改变。(2)产业城镇化促进了县域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3)土地城镇化并没有引起土地快速扩张的失衡,相反,土地城镇化显著促进了乡村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能力,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人口—产业—土地城镇化的综合作用下,江浙地区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乡村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重构。未来,要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关键期,财政体制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均等状况。同时,由于我国的官员委任多考察其政绩,而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状况。因此在财政分权的情况下,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绩考核标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论述了财政分权以及地方政府行为异化的相关观念,以期为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有所加快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在政府主导下屡屡出现的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河南省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IRPAT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人口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呈负向影响,弹性系数依次为-1.40、1.61、9.23。结果表明,人口总量的增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第三产业占总产业的比重越高,对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江苏省应提高经济与科技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有效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消费趋势、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经济增速调整、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食物消费进入总量增长、增速放缓、结构变化、转型升级时期。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结构升级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提出了新挑战,对进一步优化重要农产品品种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明确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效率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农业政策要做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确保农产品生产总量、结构、质量、产业布局、产品贸易与消费趋势变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马骏  王改芹 《水利经济》2019,37(2):26-30
采用沿海地区11个省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从行政化规制和市场化规制角度,检验环境规制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行政化环境规制比市场化环境规制强度大,而市场化环境规制推动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比行政化环境规制更显著;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和外商投资的交互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都产生了阻碍作用,其中行政化环境规制倒逼技术创新效果更佳,市场化环境规制与外商投资交互效果更好。产业规模抑制了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贸易水平和投资规模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显著。由此,沿海地区应合理配置环境规制工具,更加重视市场化环境规制工具,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优化引入外资项目,缩减落后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需求对沿海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群力  周镖 《农村经济》2021,(3):93-100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指标子系统,利用熵值法和融合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07?2017年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探讨财政分权、农村金融服务对城乡融合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和农村金融服务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乡村振兴有负效应,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城镇化进程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对于乡村振兴有着显著的正效应,通过引导城镇资金向乡村流动促进乡村发展进而带动了城乡融合。从区域层面看,财政分权对城乡融合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农村金融服务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在中西部不显著,在东部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不仅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方法]假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理论分析机制的异质性效应,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权重下的常住人口"标准人系数",测算各城市的拟分配财力及其波动幅度。[结果]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外溢而形成"发展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劳动财富外溢而形成"衰退的富裕";"发展的贫困"门槛值为8%、"衰退的富裕"门槛值为-20%,长沙市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外溢地区,张家界市和湘西州则是劳动财富外溢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现实中较为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城市的预分配财力和拟分配财力相差不到1%。[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有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公共服务外溢的城市应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财富外溢的城市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户籍为本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外贸竞争力提升应该具有内在的联动性.但实证分析表明,苏北产业结构与外贸竞争力并没有实现同步的联动升级.在探讨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立足自身优势、放眼全球、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等促进苏北产业结构与外贸竞争力联动升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深度市民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基本权利的获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地方政府。但由于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导致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深度不足。本文基于边限检验方法分析财政分权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深度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农民工深度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选取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与二氧化硫排放之间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环境规制与二氧化硫排放关系中存在双门槛效应,两者水平的改善均促进了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经济水平等是影响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因素.为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