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农产品关税水平下降,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备受关注,农产品非关税措施的效应分析有助于政府了解政策实施成本。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利用1995—2011年大豆、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的进口数据分析中国非关税措施的数量效应和价格效应。结果表明,棉花、植物油、谷物、食糖四类非关税措施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而大豆违反了预期;农业支持效应与非关税措施的效应相反。这揭示了现行农产品非关税措施因为农产品保护效果不同而存在调整空间,今后应结合农产品的不同特征调整相应的农产进口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2.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13-129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其建立与发展对推动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拓展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渠道及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反事实的合成控制法评估CAFTA战略对东盟整体和各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效应,并通过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CAFTA战略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的持续性。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较好地复制了CAFTA战略实施之前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情况;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贸易促进效应;但CAFTA战略对不同成员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效应不仅大小不同,甚至方向相反。进一步的生存分析发现,CAFTA战略实施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效应的持续期。  相似文献   

3.
2001年~200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4.9%。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将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增长分解为市场需求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需求效应和产品结构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具有正向增长效应,而产品竞争力效应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具有负向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偏好差异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一般均衡模型,使用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考察本土偏好和地区偏好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在农产品的消费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偏好;本土偏好的存在增加了双边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中国国内3个地区在农产品的消费中存在明显的地区偏好;地区偏好的存在减小了双边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即增加了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  相似文献   

5.
郝国辉  颜明  韩凯  李楠楠 《现代食品》2021,27(3):141-144
为了研究各类农产品对灭蝇胺残留的检测的基质效应,本文对各类典型农产品对灭蝇胺的基质效应情况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豆类农产品中灭蝇胺残留的基质效应不同于其他类农产品;叶菜类蔬菜、葱韭类蔬菜(蒜除外)、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芸苔属蔬菜、茎类蔬菜、食用菌和水果等农产品中灭蝇胺残留的检测使用黄瓜基质标准溶液进行校正,能获得准确率较好数据。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各国的竞争更加激烈,标准化将成为国际趋势,农产品的标准化更是突显重要.本文对农产品标准化的对外贸易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上,标准化既能促进农产品出口又能阻碍农产品进口,由于我国标准化水平较低,农产品进出口效应都不明显,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通过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也说明了标准化对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效应,我国应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约束趋紧、传统增收动力逐渐减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尤为重要的议题。已有不少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增收,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收入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产生增收效应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将有助于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法]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动态能力—增收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并引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以湖北省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增收效应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动态能力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与增收效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呈现正向调节。[结论]应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电子商务适应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进口农产品已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WTO规则下的农产品进口管理体制且初见成效,然而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仍然存在较多方面需要改进。本文结合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环境与目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影响的双面效应,并据此对如何完善我国农产品进口管理,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降低其负面效应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底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原油价格与农产品价格间的关系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0—2015年原油和四种农产品(玉米、大豆、小麦、猪肉)的月度价格数据,本文运用VEC-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的溢出效应。研究认为,原油价格对农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原油价格水平上升1%,玉米、大豆、小麦和生猪价格分别上涨1.15%、1.36%、1.55%和1.34%;原油价格与玉米、大豆、生猪价格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与小麦价格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庄岩 《农业经济》2012,(7):116-118
农产品价格是万价之基,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调控物价水平.通过利用单方程分析和多方程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确实存在通货膨胀效应,即农产品价格上涨可以推动PPI和CPI指数的上涨.同时发现PPI较CPI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反应敏感.反之,CPI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PPI不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1.
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较完全,人民币升值将显著压低农产品进口价格水平;汇率变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相对较小,汇率变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因此,中国应该更加关注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稳定国内大宗农产品供给来防止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比价复归,即农产品内部和外部比价关系重新由协调趋向扭曲的一种价格反弹效应,是形成农产品周期性提价压力、阻碍农产品价格改革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试对农产品比价复归的走势、成因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农产品比价复归效应的实证描述 以引进市场机制、启动和释放农村商品经济活力为宗旨的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本文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特征,利用资本技能互补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使用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11?2018年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融资约束、技能结构失衡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技能结构失衡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对非国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制约效应更加明显,融资约束加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能结构失衡,进而制约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研究结论,为缓解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约束和技能结构失衡、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世界八区域两部门CGE模型,并利用2002年和2010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数据,研究了贸易成本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2)贸易成本对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效应,该效应在中国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的表现较为明显;(3)贸易成本主要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而对第三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不大;(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贸易成本下降至运输成本对中国区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5.79%和39.87%;(5)农产品对外贸易成本下降扩大了农产品贸易逆差,区际农产品贸易成本下降则缩小了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5.
为从宏观角度探索影响中国重点大宗农产品贸易中隐含虚拟土的驱动因素,本文在对虚拟土贸易研究进展和虚拟土净进口进行测算以及分析的基础上,使用LMDI模型对大宗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的虚拟土净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虚拟土净进口的变化是强度效应、质量效应、依赖效应、结构效应、经济效应、需求效应六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质量效应(54%)、依赖效应(26%)、经济效应(16%)、结构效应(6%)、需求效应(1%)是虚拟土净进口的正向驱动因素,而强度效应(-3%)是虚拟土净进口的逆向驱动因素。因此应加大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主动创造良好的农产品贸易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6.
刘晶 《农业经济》2012,(5):124-126
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使交易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订单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微观主体规避市场风险的需求,在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中发挥着正面效应,但在实践中尚存在契约设计不规范、制度安排不合理、履约难度大等不足,而且未能形成利益风险共担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规避风险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外农产品期权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期权市场的避险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并就如何将订单农业与农产品期权市场相结合,逐步构建我国农产品期权市场,充分发挥两种避险工具的效应,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鑫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互助机制及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而这种效应源于合作社内部分配制度的设计、重复博弈的组织结构、外部的生存环境和政策引导;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社会服务功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基于此,提出了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性合作社、改进合作社的政策补贴方式、落实合作社内部奖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绿色消费的替代渗透力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绿色农产品的消费动力主要取决于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关系的变化,绿色农产品的替代渗透力成为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最直接因素。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消费的正外部效应以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替代渗透力与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增”,但农业经济增速放缓。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优质农产品占比不高等问题促使农业生产急需从规模增长型转向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型。探究区域农业生产的整体特征和空间相关性以及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环节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以期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和产业链逆向融合并引导生产环节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26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莫兰指数考察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用空间计量和门槛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1)各地区的农业产值具有空间相关性;(2)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促进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其带动作用呈现“倒U型”关系;(3)对周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不受虹吸效应影响。[结论]适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同时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着重在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引入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增长极并引导产业创造路径依赖,利用农业的空间相关性与加工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1978-2011年间的数据,按照农产品价格的经济传导路径,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证实了以下结论:经济增长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产品价格自身的冲击是其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由此并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三次产业的冲击强度很小,基本不会对三次产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对第一产业产生的效应是先正后负,对第二产业产生的效应是正负不断的交替出现,对第三产业产生的效应是先负后正,但从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三次产业的冲击强度很小,基本不会对三次产业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