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洋 《国际融资》2006,(9):28-30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根据WTO协议,我们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零售业务的承诺将在年底兑现.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国金融业将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业全面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外银"的大批入驻,中国银行业是否已做好了准备?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11日为中国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从这一天开始,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标志着中国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以及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使中、外资银行真正“短兵相接”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南方金融》2006,(12):1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务院近期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之时,这标志着WTO过渡期结束,中国金融业对世界全面开放。《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对WTO承诺的全面兑现,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开启了金融全面开放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周芳 《西安金融》2007,(4):37-38
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将大举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将对我国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状况及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银行业在这种形势和影响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中国的银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银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变革。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7年中国的金融业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走进来,中资银行走出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是一国经济命脉,银行业则是金融业核心,全面开放期后,我国金融业环境发生率较大的变化,面对外资银行的现在和未来激烈的竞争,有必要进行对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在提高的同时,外资银行也在加强自身实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究竟如何?能否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分析时采用重要的财务、管理和创新指标进行了定量析和定性分析,从中来发掘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以及不足。  相似文献   

7.
姚东 《中国金融家》2015,(1):112-113
日前,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再次提速。国务院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主要体现在降低外资银行在华设立门槛、放松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人民币业务限制等方面,显示了中国正积极放松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对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再次升级。初衷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银行市场以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我国银行业于今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为期五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按照入世承诺,外资银行届时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政府监管水平、国内金融业竞争力也会发生很大变化。鉴于此,本期刊出——入关后中国银行业今后该如何面对,怎样把握机遇更加稳健地发展?——为主题的封面文章。特此,本刊邀请到多位专家、学者就该问题,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文笔让我们对我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之后,中国银行业怎样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国内银行业如何平稳适应进一步开放的环境,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前景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昕 《上海金融》2001,(10):24-26
我国金融籽量先对外开放的领域是银行业,至今仍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的20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对外开放过程。从1979年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来,到2000年年中外资银行在数量上已经突破了191家;而且这些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杜杉 《时代金融》2013,(1):50-54
昆明"五步一银行"的格局说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很激烈,而网点太少的外资银行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而在高端客户上,中资银行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的竞争力仍然不够强大。但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桥头堡地位的日益凸显,将对外资银行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并对云南金融业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促动。值此东亚银行昆明分行开业之际,《时代金融》推出"外资银行在云南"专题,掀开云南外资银行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生效,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信用卡大战也正式揭开了帷幕。面对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通过初期的跑马圈地占据了一定先机的国内信用卡经营机构已敏锐地意识到下阶段应当通过提高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该《条例》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全面兑现入世承诺,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取消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对象限制,在承诺和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实行国民待遇。在这种全面开放的格局下,一方面外资银行正以各种形式大举涌入我国,其国际性、投机性、创新性和交易技术复杂性的经营特点,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3.
外资银行进人中国始于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首设代表处,但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发展较为迟缓.人世后,我国稳步推进金融业开放承诺的履行,尤其是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全面开放银行业,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此后,在华外资银行取得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荆勤 《金融纵横》2007,(3):48-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将于2006年12月11日起正式施行,这将意味着我国政府兑现了中国入世五年后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承诺。外资银行将与我国银行业短兵相接,在金融领域展开竞争。国内的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占得先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中国银行业全面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从中外资银行业的关系来看,竞争固然存在且激烈,但合作的领域更多,双方应是一种竞争性合作。外资银行的全面介入使中资银行的经营机制、经营理念发生转变,能否吸收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实力,成为中资银行在金融业开放背景下发展壮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的金融业走过了具有历史性的一年。金融市场对外全面开放,让中资金融机构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全面开放的市场也成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 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里,中国金融业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还是保险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踏进新的一年时,让我们回首2007年属于中国金融业的那份荣耀,让我们用一组俗语作为关键词,记录2007年金融业呈现给我们的那段历程。  相似文献   

17.
听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银行论坛",摩根大通银行有3位高级副总裁出席。人数之多,可见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开始履行开放银行业的有关承诺,外资银行乘势抢滩中国市场的消息便不绝如缕,仿佛外资与本地银行业的正面交锋将因开放步伐的加快而变得一触即发。因此,在"亚洲银行论坛"上摩根大通银行的强势出镜,便更让人生疑——又来了一匹狼?作为外资银行,对于开拓一个新市场,会不会水土不服?在会议现场,记者有幸采访了摩根大通银行的3位高层官员。在3位被访者当中,Paul Simpson 先  相似文献   

18.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将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带动并刺激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改善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中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监管也会带来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具体内容、立法动向以及发展现状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银行业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各种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来的终于来了。 2006年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装扮,众多的记者,无数的闪光灯和会议程序都一如以往,但却因为一个条例的颁布,而宣告了中国金融业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宋大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王兆星向与会媒体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有关内容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这个将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实施的文件,标志着中国将结束5年的“过渡期长跑”,中国金鬲虫业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对外资开放,中国金融业也由此跨入了后WTO时代。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报道,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开放历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如何应对后WTO时代的竞争、中国的金融监管将面临哪些挑战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