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黄河三角洲商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应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其资源因子和环境因子在区域生态系统效益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本文从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开发黄河三角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发展,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都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列入了重要议程日程。并启动了“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园”等跨世纪的重点工程,看来,在国际国内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呼声日渐高涨的时候,在以严重缺水和土地沙化、盐碱化著称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否则,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然生态恶化的现象,笔者通过1959年-2009年近50年自然植被群落调查结果对比,通过75个标准地分析,充分揭示了植物种群群落随着自然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也证明在自然复合因素胁迫的驱动下,植物群落退化的现实.自然植物群落因地下水位下降,所致植物群落萎缩、退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并结合导致退化的原因,提出了自然植被生态修复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华 《经济师》2003,(2):235-23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大河三角洲中一个资源极为丰富 ,尚未充分开发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在开发和建设黄河三角洲的过程中 ,维护生态平衡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维护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 ;人的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以及维护黄河三角洲的社会生态平衡 ,形成共同意识和合力 ,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绿色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发展,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不少发达国家跃跃欲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都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随着黄河三角洲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严重缺水和土地沙化、盐碱化的特定环境下,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否则,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地理景观。因此,要构建政策产业体系开发。要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改革文化体制,建设文化产业园,整合资源,加强执法,等等。  相似文献   

8.
宋丽娜  李忠华 《生产力研究》2011,(4):144-145,150
企业废业税收管理的意义不仅是微观的增加税收收入更有宏观意义上的规范税收执法环境,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企业废业环节存在着许多税收问题,税收流失严重。实践中逃税的最主要的形式是欠税不缴、纳税人失踪、账目混乱、企业清算走过场等。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目前的状况,具体措施应包括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落实执法责,加强部门协作,提高企业依法纳税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港口是建设四个临港产业区和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的引擎和支撑,引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因此,加快黄河三角洲港口群建设,成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上农下渔”生态经济模式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农下渔”生态经济模式,改善了环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环境,经济良性循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价值分析评价显示,与传统的稻田模式相比,“上农下渔”的三种模式均实现了环境,经济双赢,通过环境经济属性比较发现,“上农下渔”的三种不同模式蕴含不同的开发目标,适合于不同的地域和发展阶段,提出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的决策,可望继续提高该模式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农下渔"生态经济模式,改善了环境,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实现环境、经济良性循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价值分析评价显示,与传统的稻田模式相比,"上农下渔"的三种模式均实现了环境、经济双赢.通过环境经济属性比较发现,"上农下渔"的三种不同模式蕴含不同的开发目标,适合于不同的地域和发展阶段.提出对其进行改进与优化的决策,可望继续提高该模式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时体现增加意愿产出、减少非意愿产出和减少投入的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距离函数,评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增长绩效。实证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山东地区的无效率水平逐年提高,随着政策落实,效率水平持续降低但有所趋缓;生产力呈"进步—退步—退步趋势减缓"的变动态势,其衰退主要源于效率恶化,技术进步虽有一定成效但难以弥补效率恶化;效率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烟台和东营两地各项的指标相对良好,其他地区的差异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大陆桥视野》2016,(10):77-78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社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以自然资源的浪费与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为代价的,尤其是土壤.本文首先叙述了土壤污染修复的内涵,同时,简单介绍了关于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的原理以及原则,并进一步对生态修复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者与公众关注的焦点。以黄三角为例,采用PSR模型构建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三角生态安全预警进行分析,得到以下三个结论:①2005—2010年,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2010年各县市的生态安全预警值大于2005年的生态安全预警值;②2010年黄三角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仍处在第Ⅲ等级,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③黄三角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整体上要优于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最差的区域集中在东营和滨州两市。研究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修复与补偿、差别化区域空间管制等是改善黄三角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水域环境富营养化呈现加剧恶化的趋势,鉴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所带来的难操作、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转向利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生物操纵等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中.这类技术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同时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生物操纵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项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需根据不同湖泊的特性,利用模型研究确定不同的组合技术,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文章探讨其循环型农业与循环型工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水土流失为基本特征的生态退化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建及恢复生态系统是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在分析以往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解读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生态一经济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探讨了该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安康市既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又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是安康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生态产业,是安康市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安康发展生态产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找出安康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难点,最后对安康发展生态产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长岛县2003年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不安全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最后,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