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货币错配程度也不断累积和提高,其对我国经济金融环境以及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都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货币错配的程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货币错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叉.本文采用1986-2008年的经济数据,试图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引致我国货币错配的原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弱化我国货币错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外汇储备的货币错配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昕  郑耀群 《商场现代化》2006,(28):366-367
根据货币错配理论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货币错配风险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除了要加强对外汇储备管理和改革结售汇制外,人民币成为世界可自由兑换货币是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三元悖论”探讨我国的外汇占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三元悖论"理论揭示了开放条件下经济体系内部制度选择之间的矛盾,即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性三者的不可兼得。这说明宏观调控当局面临多重相互交织、相互矛盾的目标时必须有所取舍,这种取舍需要针对本国的现实状况。以三元悖论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货币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宏观调控方如何通过使用和调整外汇占款这一环节与对策,来实现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改革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金融政策搭配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涛 《市场周刊》2004,(6):56-56,60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研究基于”三元悖论”理论,从数学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合理的政策搭配应该是以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性为前提,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弹性幅度的扩大和资本管制放松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1985-2009年我国货币错配指数、外汇储备总额、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SSM)。由此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是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最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汇率制度以及外汇储备额均为货币错配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浮动汇率制度更能缓解货币错配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替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替代是由于对本币的购买力和汇率可持续性的怀疑,或是依据金融资产收益率进行资产组合调整的行为。本文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对我国货币替代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深入地讨论货币替代对我国金融调控的影响,以及我国反货币替代的金融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9.
欧债危机发生至今已有两年多,但仍未找到有力的解决方案。"体制危机"导致"欧元区危机"的路径是明显的,一个没有共同财政政策作为支持的货币联盟在结构上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各个政策间存在冲突,那么政策的效果也不会显著。本文关注了欧元区未来改革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只有作出不矛盾的政策,欧元区才有可能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2000年1月-2012年5月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稳定物价水平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央行成本最小化模型作为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工具,分析不同资本流动条件下汇率制度的选择,并探讨我国现有金融体制下最优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金融深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将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方向渐进变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兴起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日益受到冲击和挑战,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已取得良好效果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我国也应该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考察了我国货币错配现状并界定通货膨胀目标制内涵的基础上,从分析货币错配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内在机制这一视角,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0年-2012年我国外汇占款比重进行分析,探讨汇率改革以来货币政策独立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汇率改革之前和汇率改革之后外汇占款比重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汇率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货币政策比汇率改革之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广义货币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以我国1996—2009年货币数据为样本.建立长期广义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广义货币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均大于1;长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都小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对广义货币需求影响显著,呈现负向变动关系,即随着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对货币需求减少。这一结论同时表明。我们可根据货币需求之间的弹性关系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完善货币需求体系。维持物价指数的相对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危机高频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货币错配除了加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外,还影响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要高度重视货币错配问题,还要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控制货币错配问题,从而降低由其带来的风险性,进而维护国家货币的安全性和经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WTO的新成员 ,中国的经济金融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 ,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自由化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新的形势下 ,中国的汇率制度将面临着新的选择。从“三元悖论”出发 ,结合中国的实际 ,从长期来看应该选择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政策组合 ,而从短期来说应从现行汇率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再向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7.
"三元悖论"的基本原理是指在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这三个经济目标中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该理论本身也存在理论假设过于绝对化,组合难以有效实现,政策组合难以执行的局限性。基于对中国资本流动现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和"三元悖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得出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终级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独立+资本自由流动+自由浮动汇率"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韩雪军 《商》2014,(41):178-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随着我国汇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这些外汇储备以及对外债务必将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影响资产净值。货币错配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关注的热点,而货币错配的测度作为货币错配的研究核心意义重大。本文旨在对中外学者所提出货币错配方法进行梳理,对货币错配测度方法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三元悖论中的政策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开放经济中的一般性政策选择,并结合中国当前面对的挑战,指出我国最初的政策选择"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在外贸结汇体制的影响下已受到了极大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错配风险根本原因在于汇率变动,本文基于风险规避的博弈分析表明:政府激励成本的加大可转嫁经济主体部分货币错配风险;相对稳定调控汇率下的风险规避方式倾向于抵补;通过调控本币与外币的利差、升贴水率和进口支出等措施减少债权型货币错配;升贴水率变动区间会影响货币错配形成和积累,本币利率波动轴心点和升贴水率临界点都是有效地弱化货币错配风险累积的重要分界点;抵补情况下经济主体对政府汇率政策反应是迟钝的,而对本币和外币利率波动及其利差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