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为连续五年在Interbrand全球榜攀升,但在2019年下降;联想连续三年在Interbrand全球榜尾徘徊,在2018年落榜;其它中国品牌则从未进入该榜。迄今为止,中国品牌在Interbrand全球榜上的数量、名次、价值及其占比,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品牌一直存在巨大差距。从2019年Brand Z、Brand Finance、World Brand Lab、Forbes等四种全球品牌排行榜来看,中国品牌展示的最大价值是1300多亿美元,最佳位次是第7名,在百强中实现的最多品牌数量为21个。同时,华为在Interbrand全球榜的品牌价值、位次,分别大幅度落后于四种全球榜中的三种。为扭转中国品牌在Interbrand全球榜的不利地位,中国品牌要向Interbrand全球榜的入选标准靠近,主动适应全球榜的规则。同时,中国实业界、理论界应当设法改善中国品牌在Interbrand全球榜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3.
21世纪,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对企业如何运营其品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目前中国品牌发展之路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品牌管理任重而道远,运用Interbrand模型对企业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其详细施行方案的研究变的尤为必要,只是Interbrand法在品牌价值评估上虽然提供了基本假定和评估思路,但是对关键指标的确定如品牌作用指数、品牌乘数、无形资产等的确定没有明确,对实际企业品牌价值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王翠 《中国市场》2022,(30):122-123+136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让线下零售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多的企业都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发展和运营方向,寻求新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中站住脚,立足于市场,实现转型,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必须基于顾客进行品牌差异化和品牌价值建设,提升品牌内涵,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文章阐述了品牌差异化和品牌价值的内涵,并结合中国零售企业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零售企业进行品牌差异化和品牌价值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蒋婷  程玉海 《中国市场》2015,(3):79-82,91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们必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增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介绍了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Interbrand评估法,对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零售"的提出,为企业向线上线下、全渠道、多方位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我国的传统零售行业,如何才能从电商的猛烈冲击中重新获得市场占有率,坚守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电商存在着产品质量、物流、恶意竞争以及顾客消费体验相对较差等弱点,而传统零售业则存在成本高、线上市场开辟困难、产品单一等弱点。提出传统零售业向"新零售"模式的转型,从而摆脱其发展困境,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一个线上线下、物流等全方位、多渠道的融合,从而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增加传统零售行业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7.
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 10月9日公布了第十五届“最佳全球品牌”报告。苹果和谷歌的品牌价值均超过1000亿美金,分别位居此次榜单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华为位列94位,成为首次上榜的中国大陆品牌。Interbrand的评估方法论是全球第一个通过ISO权威认证,该评估方法主要分析为品牌价值作出贡献的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财务表现;第二,品牌在影响消费者选择方面扮演的角色;第三,品牌在控制溢价或公司安全盈利方面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孔美多 《江苏商论》2007,(10):35-37
"老字号"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商号和字号,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现存的"老字号"因种种原因,经营状况不尽人意。在当今国外大型零售业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提出零售业"老字号"品牌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品牌的视角,结合品牌理论,从品牌保护,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和品牌核心竞争力打造四个方面提出了零售业"老字号"创新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夏末秋初是零售终端的品牌调整时间,此时往往是品牌公司面临被换掉的境遇。如何顺利度过调整期,保持品牌零售终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听Steven讲述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实体零售业发展越发艰难,"新零售"的出现成为传统零售业摆脱困境的曙光。作为新兴商业模式,"新零售"既是中国传统零售业发展的新推动力,也是未来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文章从流通供应链视角出发,分析了"新零售"业态发展的背景,实体零售业转型"新零售"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各行业均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业务形态:互联网化。在此背景下,我国零售业尝试在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促使我国零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在此视角下,提出整合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丰富体验式消费,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等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品牌价值来源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认知的差异性和可变性导致品牌延伸后“家族品牌”下不同产品对品牌价值的贡献权重以及在市场中的品牌强度各不相同。本文借助共生理论判定并量化品牌延伸的“强化—稀释”效应,将包括品牌市场表现指数、品牌成长趋势指数以及品牌声誉指数等在内的3个指标采用因子乘积法计算得出品牌强度,并按分产品类别处理品牌收益,由此建立起新的品牌价值计量模型,最后以青岛海尔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他们出价多少,我在这个基础上增加10%,你卖不卖?”并购狂人老王近来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最近,老王在零售行业挖了不少“墙角”——在双方并购即将敲定的节骨眼上,老王突然杀进去,以高于对手10%的价格拿下目标企业。  相似文献   

14.
王荣 《成功营销》2009,(11):74-75
从价格战到品牌战,外资零售巨头度过了在中国的圈地期,开始为今后的"永续"经营排兵布阵。当金融海啸的侵袭让零售巨头们在本土市场接连失利的时候,旺盛的中国市场成为最好的避风港。面对发展初期开店赛跑后的竞争新课题,零售巨头们正在改变攻城略地时粗犷的营销方式。如今,提升品牌形象已经排上了营销日程。他们渴望更多的曝光度,需要与消费者做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15.
与零售业如雨后春笋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各大零售企业的切肤之痛,人才缺失也成为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零售业人才似乎遵循这样的“潜规则”:中资零售人才往外资零售跳,外资零售人才纷纷转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零售业日益增多",互联网+"零售市场也呈现出需求不同的形势,如高校寝室,就是一个零售潜力市场。与此同时,在"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新零售"的定义与特征展开,在分析"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质量的维度的基础上,分析"新零售"视域下零售服务在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解决对策,以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国内零售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19例案例中,B2C网上零售的融资案例数量多、融资金额大,成为2009年国内零售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最抢眼的融资热点。与此同时,传统零售商也纷纷触网,构成了2010年网络零售业务的重要主体。截止到今年5月,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共有31家企业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零售”视角为背景,深入研究了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首先,详细探讨了扁平化管理、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管理这五种管理模式在“新零售”物流中的应用和影响。其次,通过分析这些模式的核心原则和优势,阐明了其对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强调了物流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引入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零售”市场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推出光棍节促销活动以来,在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每年的11月11日便成了我国一个盛大的购物促销狂欢日。在"双十一"电商巨大成绩的背后,我国的电子商务应如何发展?本文就"双十一"发展历程做了相关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双十一"对我国电商企业、消费者的影响,对相关电商实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邢冀源 《商业时代》2021,(18):51-55
本文借助2009-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了网络零售业态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并基于结构性分解视角,深度揭示了其中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网络零售业态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以缩小城乡居民生存型、发展型以及享受型消费差距的多维路径实现的;从具体系数来看,网络零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