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作为一种生产力,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摆脱诉讼,提高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产生了种种危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加快信用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2.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债券市场中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现行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进行改革,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评级机构的专业化运作降低信用评估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4.
张洽 《现代经济》2007,6(9):1-3,5
本文在结合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对企业信用评级要求以及穆迪公司对工业公司的信用评级的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影响我国工业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确定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素质、企业管理能力、行业特征、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能够通过“声誉效应”和“治理效应”显著降低企业避税,这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对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发挥了治理作用,评级较高的企业是“名副其实”而非“盛名难副”。进一步研究发现,纳税信用评级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重点行业以及严防税收规避时期。研究对于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为推进柔性税收征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财税[2018]70号为契机,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16—2020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需求;机制检验表明,留抵退税可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显著降低其对于商业信用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较低、融资能力较差、供应链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内部风险较高以及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留抵退税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需求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引入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衡量企业议价能力,检验了议价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融资约束越强,现金流越短缺,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反而下降,表明议价能力对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扭曲效应,且在国有企业中该扭曲效应更强。同时,货币政策紧缩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加剧该扭曲效应。经济后果方面,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的方式虽然提高了资产周转率,但降低了营业净利率,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8.
目前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信用缺失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信用问题的核心是信用信息的真实性,而对这种真实性进行信用查询的目标是为了降低买卖双方在网上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即时性、广延性的特点和优势,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构建信用查询体系,来降低交易风险。从信息组织的角度对信用及信用查询体系作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的特点及组织实施信用查询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银行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费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昂的交易费用是造成目前融资瓶颈的重要原因。由于信用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大规模高效率地处理交易信息,尽可能地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能有效地防范潜在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所以构建完整的信用体系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制约我国资信评估市场发展的因素分析1.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首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没有适时产生。资信评估机构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度量的过程中,需要得到较为完备的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特别是宏观上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甄别、整合。以政府为主导的征信机构的缺位,束缚了资信评估机构业务的拓展和机构实力的增强。目前,人民银行正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基础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建成后何时对资信评估机构开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次,资信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资信评估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证券法》、《公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贷款通则》以及配套法规规章的条款中。但这些法律法规所涉及的评级对象主要是发放债券和取得贷款的企业,且关于评级的强制性规定较少。在评级实务中,对作为服务对象的一般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缺乏系统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再次,业务对象范围阻碍了资信评估机构的发展。当前我国资信评估市场主要包括企业资信评估市场和证券资信评估市场,目标客户群规模过小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企业评级市场的客户主要是银行内部信用级别较高的贷款企业,各类金融机构、银行内部信用级别较低的工商...  相似文献   

11.
银企关系是建立市场化金融体制的基础。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需要银企关系的正常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恪守市场法则。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要重视信用建设,重塑信用关系,加强信用评估。  相似文献   

12.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企业层面的信用评级,防范企业财务数据造假,推动评级结果动态演进,降低评级成本,提高评级效率,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基于Hadoop系统的信用评级研究,提高信用评级标准模板的大数据适用性,强化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甄别和刻画能力,促进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在调研浙江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家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家政治身份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并能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同时还显示,企业经营年限的延长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对民营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正向影响,而市场竞争不利于民营企业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及降低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分析抵押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能够有效替代抵押物的贷款技术,并进一步分析某些贷款技术难以发挥替代作用的可能原因,以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抵押物要求,从而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研究结论表明:抵押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显著负相关,抵押物作用机制中客户选择效应占主导地位;关系型和担保型贷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对抵押物要求,而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十分微弱;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但财务报表即使经过审计亦难以对抵押物形成有效替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贷款技术事前甄别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某一有特殊属性的重点人群作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能较好地解决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的一系列瓶颈问题,有效地降低信用立法的压力,充分提高信用系统的使用效率。分析重点人群的遴选、重点人群信用评价指标的建立等问题,以陕西省重点人群信用评价管理平台为例,探讨重点人群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透视了现实情况下中小企业筹资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与社会贡献极不相称;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加大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风险;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加深了企业融资难的矛盾。粗略地描述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健全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合理设计与调整银行信贷制度,最大限度解决融资的“身份”歧视。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是公司债券的定价基础。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发行数量少,信用评级发展较晚,在实践操作运行中往往流于形式,信用风险无法评估。为促进我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的发展,应分立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并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资信评估拓展了信用信息的内涵,丰富了信用信息的内容,提高了资信评估的决策质量,降低了传统资信评估的数据门槛,弥补了传统资信评估市场的不足.大数据资信评估市场空间巨大,最终会占据主导地位,但会加剧该市场的垄断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在申请贷款与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银企信用缺失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部分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提出信用缺失治理的关键必须通过健全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个人、企业征信评估机制和良好的社会信用坏境等策略来加速诚信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四川长虹上市10年来,首次出现亏损37亿元。其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采取赊销,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赊销可以使企业扩大销量。降低存货。同时又使企业形成大量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面临无法收回货款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企业应从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教信用政策的制定,应收账款的日常控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使其既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又能降低风险,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