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香港回归、京九通车与江西经济发展师新杰香港即将回归,京九已经通车,两大喜讯,相互辉映,给江西人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繁荣的福音。香港这块祖国的宝岛,离开祖国的怀抱已经150多年了。祖国12亿人民盼望香港回归,香港600万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如今,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南亚经济的逐步好转,今年上半年前往中国香港特区旅游的东南亚游客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22%,东南亚国家游客在香港期间的总消费也比1998年同期增加了18%。根据香港旅游协会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1998年上半年,印尼到香港的旅游者达92万人次,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96%,泰国到香港旅游的游客为86万人次,比1998年同期增长了38%,其增长率在东南亚地区是最高的两个国家。另外,印尼和泰国游客今年上半年在香港的总消费均为420万港元(约合54万美元)。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  相似文献   

3.
进入 21世纪,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正以空前的速度席卷全球。随着新的商务模式相继出现,为香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和机会。 1.香港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香港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香港经济的中坚力量。   在香港,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聘用少于 100名员工的制造业公司和聘用少于 50名员工的非制造业公司。至 2000年 9月,香港的中小企业共超过 30万家,占香港机构单位总数 90%以上,并且为 140多万人 (约占工作人口的六成 )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从事各类商业活动的中小企业当中,大部分都是从…  相似文献   

4.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外经贸部部长吴仪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将恢复行使主权。这不仅洗去中国人民蒙受了百余年的民族耻辱,而且将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成功地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典范。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勤劳智慧的香港同胞创造出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使香港从...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国内外形势仍然错综复杂,辽宁人民在“促增长、调结构、管通胀”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在这一年里,辽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新愿景——富庶、文明、幸福。在这个目标的鼓舞下,全省4300万人民正奋斗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5,(6):48-48
2004年日本与中国(包括香港)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超过22万亿日元,首次超过了日美间的贸易总额。日本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出口总额约为18万3千亿日元。超过了对美的出口总额,出口主导经济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7.
香港花卉市场本刊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港居民对鲜花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品种也日益讲究,促使香港的鲜花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鲜花消费仅香港一地就达4亿港元,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鲜花在香港已成一种时尚的礼物和饰物,在亲友结婚、乔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民经济在2000年出现了重大转折,经济增长速度回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企效益明显改善以及社会经济预期向好等。然而在整个经济世界里,仍然是喜忧参半,这些事件与潮流,在世纪之交的一年里,告诉了我们很多!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 2000年中国资本市场惊涛骇浪不断,这一年里,几乎所有业内大变革都与资本市场有所关联。 国企巨头频敲国际门 中国联通、石油、石化等国企巨头纷纷主动出击,在香港、纽约寻求资本市场突破。11月13日中国主要的海上原油生产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上市计划书…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作为中国首富的黄光裕却是马不停蹄地跑到了香港,与美国最大的民间基金——华平基金联合宣布了一个震惊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决定:华平将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1.25亿美元、2011年到期的5年期可转换债券.债券年利率为1.5%,按半年期支付,到期收益率为3.26%。华平可以有条件把债券转换为国美电器新普通股,每股初始转换价格为6.4港元。此外,华平还将支付300万美元,认购总值2500万美元、为期5年的国美新普通股认股权证。  相似文献   

10.
香港推行“公屋”政策的经验与我国公有住房制度的改革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蔡秀玲香港现有人口6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公共房屋(简称“公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有一半人口,即约310万居民住在“公屋”。香港在...  相似文献   

11.
香港人的工资高,这在世界上是很有点名气的。 在亚洲金融风暴前,香港私人机构里的一般工人每月可以拿到8千至1万港币的工资;在写字楼里的文员月薪为8千至l万2千元,主任或经理为l万至l万8千元;如果你升到高级经理一级了,在一般的公司里月薪为1万8千至2万5千元,在大公司里则可以拿到4万至8万元。在大学里,副教授的月薪为7至10万元左右,正教授在12至巧万元之间,_巨还有住房补贴。要说到香港的公务员,其薪酬之高,更是令人刮目:大学预科毕业生(即读完中六、中七的毕业生)的起薪点为每月1万5千元,大学学位毕业生的起薪点为2万1千元,大学荣誉学位毕…  相似文献   

12.
喜迎新春     
金牛贺岁,丁丑大吉。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一九九七年的春天来了。 在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还有144天的日子里,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迎来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新年节日——春节。在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港澳经济》杂志社全体同仁,恭祝海内外各界朋友新春愉快、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13.
迎接香港回归扩大开发开放庄浪县县长王浩林1997年7目1日,我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雪洗百年屈辱,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全县39万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翘首以盼,正在开展各种活动,迎接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香港回...  相似文献   

14.
澳门和香港多年来在不同的管治权下,仍有紧密的经济联系,澳门即将回归中国,为两地提供进一步合作的大好良机。澳门的发展将会进入另一纪元,本文讨论澳门未来的经济路向,以及如何改革以配合整体发展。 经济背景 澳门的人口为42万,约为香港人口的十五分之一,本地生产总值约58亿澳门币,约为香港的二十分之一,虽然经济实体较少,但近年的经济实际增长与香港的很接近(除1996年及1997年外)。 澳门与香港的地理非常接近,主要经济活动有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地产建筑业、金融及交通运输和通讯。  相似文献   

15.
龚艳 《沪港经济》2007,(12):46-48
在记者的印象中,香港的女性似乎特别能干,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学界,女强人特别多。 成小澄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香港管理专业协会总干事,她掌管着香港屈指可数的一个庞大协会,麾下有专职工作人员200名,为1.2万多位会员提供管理顾问、咨询、培训等服务。每年开办2100多项课程,学员近5万人。 不久前,在香港中环东昌大厦的一间会议室里,成小澄总干事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她一身职业装,神采奕奕,精干而不失儒雅,果敢而不乏亲和力。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祖国,转眼已十年。十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香港与祖国西部在投资、商贸交流、合作中,更呈现多品位,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情系西部、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各类杰出人士。在隆重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里,《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推出这组《香港人在西部》专题报道,以此献给所有在西部的香港同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最近在会见香港访京团时特别强调,当前香港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随着深层次矛盾的不断浮现,香港原有竞争优势开始弱化,因此在未来三年里尽快实现经济转型、重塑竞争力乃是当务之急。此言不仅是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港经济现状的把脉,更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和高度,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了  相似文献   

18.
朱少颜 《特区经济》2003,(11):39-41
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重创,香港经济处于调整、发展的艰难时期,而香港旅游业依然表现理想.2002年访港旅客人数持续增长,总数达1656万人,比2001年增加20.7%,创历史新高.香港旅游业逆势高速发展,为香港经济复苏注入了巨大活力和能量,对香港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9.
回归十年里,香港的建筑业伴随着香港地产的兴衰也曾一度走人低潮。但与此同时,回归十年里,特别是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的四年来,香港有越来越多的与建筑相关的企业和人士进军内地。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回归中国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从中国大陆和香港经济的关系、回归后中国对香港实行的政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回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祖国大陆与香港的经济关系近几十年香港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93年人均 GDP(区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8000美元,跨入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行列.现在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中人均收入水平最高的.香港与祖国大陆,尤其是与广东省,有着历史、地理、民族血缘方面的密切关系.在香港600万居民中,90%以上是中国人,其中主要是广州、东莞、潮汕、台山等地的广东人.香港的发展离不开与大陆的经济关系,而大陆尤其是广东经济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香港的各项引进.进入70年代后,香港制造业赖以高速增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