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转形理论是否具有普通适应性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已发表的许多证明方法存在某些不足。文章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应用商品价值规律论证资本为追逐较高利润率使价值转化成生产价格,分析资本如何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别作为补偿理由加入相互的计算中,并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价值的生产价格转化形式,证明了马克思转形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以及劳动密度时间的增加,进而得出了与马克思不同的结论——“成正比”,并以此来解释“价值总量之谜”。然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劳动强度,但会降低劳动复杂程度,并且由资本家引入新技术的目的,可以判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本质关系及其所表现的不同抽象层次的现象形态关系,能够给出谜团的最终解答。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冠  熊大永 《新金融》2002,(6):35-38
在许多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大多数情况下封闭式基金的交易市价会低于其净值(NAV),出现折价交易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国储蓄率之谜”问题进行研究,探究中国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户储蓄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文中构建了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并利用面板VAR模型得出了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因素。研究认为,储蓄率具有一个滞后效应,即本期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上一期储蓄率影响。家庭中子女数与储蓄率具有正相关关系,而教育成本的增加则会对储蓄率产生一个负向影响。此外,工资增长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上升,而人均资本率的增加会使储蓄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郭元荣  田少清 《税收征纳》2007,(8):29-29,37
2007年4月.竹溪县国税稽查局针对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税负偏低的现象开展了专项稽查.揭开了该公司税负偏低之谜.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共计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采购》2005,(10):76-76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说服力,增强战斗力。为贯彻落实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生命工程、基础工程,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精心组织、中青年著名学者担纲的“马  相似文献   

9.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路径依然清晰可辨。但在中国财富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的全球表现却乏善可陈。截止目前,引领或主导全球产业的中国企业寥若星辰,而左右全球行业格局的企业更是千呼万唤不出  相似文献   

11.
不可否认,成为国家公务员已经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的首选,数据调查显示,近8成的学生毕业首选进入国家机关等政府部门工作,红领也成为了中国大学生继蓝领、白领、金领后又一强烈追求的目标。应该承认,如此众多优秀的大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美元之谜”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最容易发生在经济基本面恶化、投资者信心丧失和资本流动逆转的国家,且一般伴随着货币大幅贬值。但是,美国次债危机逐步演变成全面金融危机的过程并没有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甚至还出现了美元升值,“美元之谜“因此产生。本文先回顾现代货币危机理论,分析最近几次金融危机中危机国的货币表现,得出货币贬值是金融危机突出表现;然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中美元反常表现,提出“美元之谜“,并对“美元之谜“可能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分析“美元之谜“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十几年,中国货币供给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长速度,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现象也曾出现于日本经济危机之前。在发生"货币之谜"现象的同时,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明显的消费率下降现象,可以认为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体现。有效需求不足正是中国和日本出现"货币之谜"的原因。日本在消费率下降和"货币之谜"发生后,陷入了经济衰退,这对中国是一个警示。  相似文献   

14.
15.
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1935年生于加拿大的埃德蒙特。1957年获埃尔伯塔大学文学士学位,1961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他长期执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自1984年至今一直担任该系W·D.依贝尔(WilliamD.Eberle)国际经济学教授。他长期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提供货币政策和经济金融发展的专业咨询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分别在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和后期,构建了两阶段的双重差分回归模型,比较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初期,两融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未能得到有效抑制。融资融券制度推行后期,A股市场融券交易总量快速增长,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相对非融资融券股票得到明显抑制,这一抑制效应对于融券交易活跃的股票更为显著,说明融券交易的活跃程度对于抑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异质性波动率之谜"现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证50E T F和上证50E TF期权数据,本文经验研究了中国市场是否存在“定价核之谜”,并对“定价核之谜”与市场走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市场存在“定价核之谜”,且“定价核之谜”与下期市场收益率呈显著负向关系、与下期市场振幅呈显著正向关系。本文首次给出了“定价核之谜”在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经验证据,并且证实了“定价核之谜”对下期市场走势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之谜是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率先出现的疑问,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在近代落伍的疑问。财政制度对产权的界定、保障、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是解读李约瑟之谜的重要角度。本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阐述其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有其独特的方法论,为了正确理解和讲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我们有必要对他使用的方法论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本文将以前提假设运用为例分析马克思是如何借助这一方法来阐明自己的理论。以避免断章取义式理解和讲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