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十五”期间,对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发展水电,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适度发展核电,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已愈来愈得到社会各界多数人的共识,世界某些发达国家能源供给主要依靠核电站。 相似文献
2.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继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首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的商用压水堆核电站,主体工程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到目前已历时近50个月,工程进入全面安装施工阶段。作为当前在建核电工程中,唯一采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模式建造的核电项目,秦山二期工程得到了国务院和国 相似文献
3.
秦山二核设备处党支部 《中国核工业》2007,(2):37-39
核电设备“自主采购,自主监造”管理是秦山二核工程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秦山二核设备材料管理处是设备采购与监造管理的执行者。十几年来,秦山二核设备处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设备采购和监造管理工作,为核电设备的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并称中国的“装备工业三强”。摊开中国地图,在西南到东北这条对角线上,我重重地圈下了其中的两个点:四川德阳市和黑龙江哈尔滨市,东方电气集团和哈电集团就分别坐落在这两个城市。6月,因采访,我有机会先后走进这两个核电设备建造基地,感受他们对核电设备国产化的特殊情怀。 相似文献
5.
6.
截止到2007年3月底,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累计签约200余项、10000余台套,签约合同200余个,合同额共计折合人民币超过48亿元。扩建工程制造周期长、处于关键路径上的主要设备已全部订货完毕,采购及合同进度满足工程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8.
2002年2月6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2×60万千瓦核电工程1号机组顺利实现了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快核电建设国产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一年以来该机组维持安全稳定运行,已累计发电48亿多千瓦小时,创下了不凡的业绩。本期杂志发表了本刊记者采访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从首任到现任共四任董事长的访谈录,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秦山二期走过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现在,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已经趟出了一条核电建设国产化的路子。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从组建的第一天起,就一直紧紧抓住核电建设 相似文献
9.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核电国产化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一贯努力的方向。当前核电发展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核电国产化程度,对于降低国内核电的总体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核电要实现国产化,从技术方面来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电站的设计问题;其次是核电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1.
核电设备供应商的有效评价对核电站的建设质量、安全性及成本效益等具有重要影响,是核电站建造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总承包企业在设计、质保、成本控制等方面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商务资质、技术水平、质量保证、价格因素、履约能力5个方面提出了核电设备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家供应商进行评价结果的计算,通过算例分析,阐述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风电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我国风电发展目标、风电设备国产化及制造产业的发展时机、风电市场培育以及其他事关我国风电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供关注我国风电发展的社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搞好核电投资控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核电投资控制的特点。项目投资大及投资控制在核电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从核电投资的各个阶段对投资控制工作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一些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核电危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与广泛影响。基于目前证实的转折性的政府决定、政策、措施,从核电规划、能源政策、核电与气候变化3个视角讨论了核电危机的潜在影响,具体体现在核能发展可能会更加审慎、能源政策中各因素的协调、全球核电复兴趋势可能终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18.
19.
阐述了发电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针对发电设备LCC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假定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对其中某2个因素的变动幅度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使之更贴近实际。以某2×600MW火电机组为例,选取若干影响因素,求得其全寿命周期费用净现值。对目标净现值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寻找目标值与影响因素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为设备投资以及后期优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尤其是2006-2009年,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2364.2MW。对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风电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风电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