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体制的变迁密切相关。无论是体制转轨前计划经济中的高度平均主义,还是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都可以从体制变迁的角度找到其合理解释。因而.从制度变迁角度入手,通过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选择了20个社会群体,测度出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比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中国阶层收入分配格局,从阶层视角,剖析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两次变迁过程中,阶层的分化、重组与变动,并估测出现阶段和未来中国下产阶层、中产阶层和上产阶层构成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依托,产业结构调整演变从国际经验可知,是以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依次更替为标志的。新疆作为资源优势地区,其产业结构的变迁总体符合客观规律。但又有着自身特定演化路径。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着整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文中试图运用VAR模型对1978年-2010年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阐释新疆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化关系。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解释。  相似文献   

4.
税收和转移支付是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调富济贫”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现阶段的财税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缺陷。造成对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微弱、失灵甚至产生了收入逆向分配。因此,必须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弥补财税制度缺陷,实现收入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5.
从内生性制度的角度来解释内外失衡所带来的汇率变动更符合逻辑演绎的本质要求,而收入分配作为一项制度,其结果的不平等是影响结构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机理在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带来储蓄率提高进而投资率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率的下降,使得消费相对不足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出口贸易的渠道得以有效化解,而后者则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形成及扩大;从长期来看,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既增加了外汇占款进而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又带来了国际游资炒作所引致的升值预期增强,两者都最终促进了人民币的升值。可见,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估值并发挥其在新常态下稳定进出口增长的作用,应从根本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改变经济结构内外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7.
夏龙 《山东经济》2012,(5):20-24
一国的收入分配及其变化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结果。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即在经济发展的后期,经济增长、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分权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权力的增加事实上扩大了收入差距。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率转变为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二是推行均衡发展战略;三是在制度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规模快速扩大.与此同时,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呈现出分配不均衡的格局.劳动要素所得分配降低,各经济主体内部分配不均衡等.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内生性制度的角度来解释内外失衡所带来的汇率变动更符合逻辑演绎的本质要求,而收入分配作为一项制度,其结果的不平等是影响结构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机理在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带来储蓄率提高进而投资率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率的下降,使得消费相对不足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只能通过出口贸易的渠道得以有效化解,而后者则促进了贸易顺差的形成及扩大;从长期来看,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既增加了外汇占款进而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又带来了国际游资炒作所引致的升值预期增强,两者都最终促进了人民币的升值。可见,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估值并发挥其在"新常态"下稳定进出口增长的作用,应从根本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改变经济结构内外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11.
制度变迁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为线索,从新老制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三个方面,详尽阐述了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对制度变迁理论经典文献进行回顾,提出了未来我国制度变迁理论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帕雷托分布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确定一个时期内总体收入分配或特定部分的收入分配究竟是否趋向两极分化和比较中间收入等级和高收入等级的分配份额提供了方法。用帕雷托分布拟合我国1988年和1995年两年的居民收入分配。发现1995年和1988年相比:(1)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存在两极分化.城镇居民在排除了收入最低的10%人口后,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向;(2)中间等级收入份额减少。收入向高收入者集中;(3)高收入者内部收入分配差别扩大;(4)社会成员在不同的收入等级之间的流动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将游说和权力分配引入到中国农村1978年前后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模型化分析中,利用新旧制度下生产收益差额的函数表达式,刻画制度变迁成败及地区差异性的临界条件,揭示制度变迁中游说、权力分配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存在游说和制度转换成本时,制度创新发生和持续下去的条件受农村干部的合法收益、制度转换成本和农民的收益折现率等变量的影响.在既定权力分配格局下,贫困农民和农村干部组成的制度创新团体,可以通过赎买实现其地方性政策在全国层面的制度化认可,此制度变迁路径是农民、农村干部和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从而说明由不同内容的地方性政策合并形成的中央制度是有效率的.游说、权力分配可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并使其表现出不同的变迁结果和地区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东道国收入不平等;但是在长期,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起的技术进步会抵消短期的收入不平等减少效应,其减少的幅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该理论结果调和了以往文献中理论与实证的矛盾结论。然后本文利用中国自1985年到200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验证该理论模型。结果发现FDI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在加剧。其实证分析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概括已有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后果与解决措施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根据模糊理论提出超广义资源概念,以超广义资源的观点提出了税收的理论和依据以及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许多后果和社会保障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许多方面的好处,并且提出以社会保障来调节人力资源的工资待遇和住房价格。此外提出开辟中国第四产业—创新产业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发展我国科技。文中分析了市场经济中一些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局限,认为政府和公众要对市场进行更多干预,并且提出职位资源的概念,限制工作的压力和发展富人消费来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罗俊  叶航 《南方经济》2018,37(4):38-57
分配正义关涉的是如何以一种公平正义的方式在个体之间分配收入,学者们从各领域、各视角提出过诸多可供选择的分配方案与决策。行为实验研究则表明,人们的分配决策会因为给定的收入分配情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征着,不同情境下(无知之幕、知晓所在阶层、社会计划者)人们对于个人收益(自利或风险厌恶)和他人收益(公平或社会偏好)之间有着不同的权重偏好。然而,为何分配情境的不同会导致这种偏好动机上的差别,从而影响人们在分配上的行为决策,这一逻辑机理始终没有得到相关实证依据的解释。文章拟利用神经经济学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分离各种分配情境下风险偏好与社会偏好对分配决策的各自作用,进而为分配决策的情境依赖性提供神经基础,建立收入分配决策与特定脑区神经活动及相关偏好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收入差距对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影响。我们从厂商的定价理论出发。说明了收入差距对耐用消费品消费呈现出倒U型的影响:随着收入差距扩大,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量增加,但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则会减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这说明,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过大和过小的收入差距都无助于经济的起飞。我们最后运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彩电、洗衣机和冰箱的拥有量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基本上支持了我们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论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个政策命题映射到经济生活实践中就转化为"分配制度如何、何以能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实践性命题。实践结果与政策主张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我们不得不聚焦分配理论创新这一基础性问题。贫富分化抑或两极分化的历史性、普遍性、必然性以及中国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是分配理论创新的实践需要,从抽象到具体是收入分配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科学的逻辑起点(元范畴)是收入分配理论创新的突破口,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分配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是分配理论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一个长时段的女性主导的家族创业为例,考察制度变迁与中国女性创业者崛起的关系,既有理论的必要性、也有现实的合理性。作者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模型,用研究中自然涌现的"男女平权、创业合法化、女性创业能力"三个基本要素刻画了女性创业者崛起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制度变迁的发生顺序造就了中国女性创业者的崛起,集权体制具有发起大规模社会变革的效率优势,男女平权制度冲击了传统家庭模式和性别分工,改革开放实现创业合法化,通过干中学等方式女性积累并提高了发现、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在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女性创业者走上了崛起之路。作者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建立了女性创业的理论框架,分析女性创业的原因以及如何兴起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