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非农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今后几年农村转移新增劳动力仍将大幅上升,农村就业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产业转移与承接、加快城市化进程政策扶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改变现阶段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模式和路径,是切实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难题,保障河南省城镇化进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待转数量巨大,培训任务艰巨。本文梳理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通过调查和分析,针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具体问题,提出强化转移培训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金荣  宗纲 《商场现代化》2007,(28):316-317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有限的耕地与日益膨胀的人口之间的突出矛盾,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长效机制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抽样调查了湖南省四个县市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情况和耕地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的结论。研究发现,耕地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对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也明显减少,且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转移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却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陈玲 《商》2014,(34):97-97
民生与就业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城镇化则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在实现城镇化过程申仍然存在着失衡等问题,这样就会阻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整体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进行了讨论,重点探究了现实意义、制约因素两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安徽农业生产实际,运用农业技术需求法测算了相关年份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了我省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量及剩余数量,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流动方式、目的地等方面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具有明显的结构特点,临时性空间转移是其典型特征。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是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一县市的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进行问卷调查,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就业特征三个维度,利用Logit模型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历、汉语能力、务工收入和务工方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显著性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本文利用抽样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剖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农业内卷化的经济根源,将影响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经济因素,即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多地少的程度越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越高,越多的劳动力就会从农村转移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基于当前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讲,二元经济结构是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所以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从而推动城镇化目标得以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就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发挥的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当中,贫困地区的农妇女的转移就业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在区域基本结构因素制约下,个体主观选择的过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分为动机、环境认知、决策方式三个阶段。使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对安徽省四个样本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因子、空间决策路径的地域差异。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和环境认知是影响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动机对环境认知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动机通过环境认知对就业决策的中介作用,大部分呈现正向影响,但也有一些呈现负向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家乡和家乡城镇就业环境与当前就业地就业环境的差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形成的基础,进而影响其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农业改革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咸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找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规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是我国最大的劳动力群体。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以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工形式进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  相似文献   

19.
李银才 《中国市场》2013,(27):16-20
作为发展中农业大国,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学者间有不同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到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为2.5亿左右,第一产业占全社会就业比例将下降到30.5%。"十二五"期间,要力争解决4500万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每年平均转移900万人。如果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每年保持在2%,到2030年中国仍将有2亿左右农业劳动力。可见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是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分析造成中国"民工荒"深层原因,认为目前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付江涛  王浩 《市场周刊》2004,(5):129-13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解决农民问题乃至目前二元结构经济格局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一种新竞争。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以工业化为依托,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投资,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妥善处理解决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