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恒升  张丹  李文征 《价值工程》2012,31(32):48-50
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用过程,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失地农民经济权益的保障问题。文章认为,现行土地征用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国家应在保证所有权主体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农民与其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平等交易。国家可在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由农民收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使用权转让费用。土地流转中的地价增值收益,应在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合理分配,保证农民所有权收益,体现政府规划权收益,保护开发商投资收益,实现农民经济权益的可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4.
要保护农民的权益,常常可能实现不了土地的最高收益,要实现土地最高收益,又往往容易侵犯农民群体作为产权主体的权益。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自农村土地收益,但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即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缺失、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审批制度低效,使得农民无法从土地中获得除农业收入以外的其他财产性收益,制约了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因此,应该改革土地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征用机制、规范土地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农民财产权利,是指其对土地的权利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利,主要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与当前土地政策变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多数议题紧密相关。清晰界定和赋予农民合理的财产权利,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意  相似文献   

7.
正一、进一步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民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实际上就是承认农民拥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权。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还要明  相似文献   

8.
媒介视点     
全国首个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落户安徽。近日宿州市蛹桥区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土地流转信托项目,流转土地5400亩,农民收益从之前的单一地租转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收益”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农民在土地使用权与收益剩余权的支配方面的主动性大大增强,目前农户仍然无法拒绝各级“不在地所有者”对土地收益权利的随意分享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制度到底应该怎么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了.因此,在确保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尊重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流转选择权、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收益获得权、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法定处分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农民土地的合法权益,农业部将派出6个检查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针对目前在土地征用中低价强征强占农民承包地,截留扣缴农民的补偿安置费,不解决农民的就业安置;在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强制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地,非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截留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等问题,重点检查12类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以及各地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情况,同时严肃查处一批乱占耕地,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乱纪案件。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四川省崇州市在桤泉镇千功村、生建村、中和社区成立了农业劳务合作社,探索解决农用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后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新途径。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两村一社区农民就业服务组织化、入社农民收益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阶段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为强烈、流转模式要求多样化、流转收益要求不断提高、对基层政府的管理服务要求逐步提高。影响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内外部因素较为复杂:地区经济发展、农户对土地流转后就业状况变化预期、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非农收入所占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户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总人口数等因素对农民土地流入意愿具有积极影响,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具有消极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生活水平变化预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则对农民土地流出意愿和土地流入意愿同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为了提高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需要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水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方英 《科技与企业》2014,(5):146-146
前言由于农民种地收益低,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农村曾一度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农民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外出打工,涌入城市谋生计,谋取更大收益,自从取消农业税,再加上国家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之后,农民对土地看的就比较重要,越来越不愿意放弃土地,因为即使自己种的不是太好,也可同样享受国家补贴。大部分农户仍牢牢把守着自己的那份承包地,不愿让别人承包,这已成为“三农”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此种现象的存在,不利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核心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增收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从农业中增收困难,而土地又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如何切实提高农民的土地收益,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3,(3):149-150
土地流转秩序井然可以大大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的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提高了农业效益。但也存在土地流转收益低、法律和政策的桎梏、农民对流转意愿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亟待破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可行能力和农村土地发展权受到限制是其在征地中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之一。地方官员在提升政绩和职务晋升的激励下,必然尽量压低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费为市政建设筹集资金,或为招商引资给投资者提供优惠用地。要解决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就必须完善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制度,扩大农民个体的土地处置权利,使农民在征地中获得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民、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应根据土地增值的原因,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获得各自合理的份额。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收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利益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由于公共利益界定模糊,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规定不当与法外行为并存,致使最终受伤害的是村集体和农民权益,以致于造成土地征收非农化范围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征收补偿费偏低,截留挪用现象严重,无法弥补被征地农民的损失;失地农民土地保障丧失,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因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具体措施是: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以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土地征收制度的目的;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完善法律程序,建立公正而合理的征地程序;实行被征收土地资本化,让农民获得土地发展收益。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12月起,无锡市在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四个主城区范围内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2004年,在全市推广实施。主要办法是:从土地补偿费、人员安置费以及土地收益中安排资金,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城镇社会保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模式,让农民成为城市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