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水玲 《价值工程》2011,30(30):160-160
本文针对高职《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具体的实例,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数学问题模型化,直观化同时,谈到了课堂中的反例法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抽象数学问题的作用,课堂中发现、挖掘数学的美,并结合教师自身条件来展现数学的美等等,对于学生建立美好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高等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丽 《活力》2009,(25):7-7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当然,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够对数学感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我们高中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呢?我认为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的魅力,运用恰当的表扬,创设问题情境,以教师的形象去感染学生,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数学看成一门枯燥的科学,事实上.数学本身蕴含着那独特的美。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元素的鉴别、分析、提取能力,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不仅有智育功能.而且起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关、创造美的美育功能。我们必须遗过各种途径来挖掘数学美.来认识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学建模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5.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为枯燥、更为抽象、更为复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但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校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学仍具备许多美的特征.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领悟数学之美,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为数...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中,只有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本文论述了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以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军 《数据》2023,(2):119-120
随着当前我国新课改教育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相应的挑战,以往传统模式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对数学教育提出的各项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来,以此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高年级作为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年级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就此本文首先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简单探讨,然后从多个角度提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艾艳君 《活力》2005,(4):176-176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比较、实践、构建数学思路等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重的特殊性,所以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其最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学好数学是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于有些学生表现出了厌烦心理。美育教学理论给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所谓美育教学就是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发现科学美的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将从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作用出发,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美育内容,并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研究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从数学思维之美、形式之美、简洁之美等多个角度,阐释了高等数学中的美学思想,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高等数学,使我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加美的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这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高等数学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