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制约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是"郑州中心城市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根源在于"多中心"大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都市圈没有构建起来,中心城市缺乏空间和经济支撑。应坚持做大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的战略取向,优化中原城市群内部结构,加快中原城市群转型升级,突破郑州中心城市弱小的主要矛盾,率先将郑州目标定位提升为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外围副中心城市圈,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积极构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重心。城市群的界定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根据设定的六项界定指标,利用"五普"数据,我国目前可以界定13个城市群。在利用"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城市群的人口增长动态和城市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后的城市群建设中,应注意发挥各级政府在城市群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越来越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或大都市圈的竞争。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是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的实质是谋求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具有强烈辐射带动作用的发展极,是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空间。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点将有助于城市群、城市经济、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是青海省人口、城镇的密集地区,也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夏都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是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青海东部地区发展的现实基础,对推动青海"四个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城市群整体协同发展。通过深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传统区域管理机制、"绿心"保护与开发管理机制及两型示范区传统管理机制,探讨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传统管理机制的现实矛盾。并基于此,指出长株潭城市群构建多中心网络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构建方法,结合多中心网络治理的启示与内容,提出旨在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多中心网络治理的改进策略,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制度与管理上的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既需要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也需要依托一定的发展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模式之一。城市群形成的过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需要大城市群作为重要的依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并行的,城市间的关系对城市自身和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选取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26个城市为样本,分析城市间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对城市及其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二三产业发展、FDI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弱化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存量和人口密度对本地和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均产生正向影响。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城市群的协同管理机制,在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将"城市间合作"作为区域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产业分工强化城市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和行为,重点解决城市经济联系不充分、城市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构建网络化城市布局形态,推进横向错位发展和纵向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是空间视角下经济利益相关者自发活动的结果,这种区域整合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国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壁垒及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要进行区域治理创新,就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尽力协调政府间的关系,从而打破行政区经济藩篱,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治理协调组织,以保证各种经济要素的充分流动与交换,要以"Citistates"理念为指导,弱化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理念发展的行政区概念,以形成常规化的合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共同市场规则,扩大城市群内企业的市场配置空间。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组织,以提升城市群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最后,还应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序列,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在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方面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方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具有强大引导力和辐射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和世界最具活力湾区为发展战略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发展局面的战略性突破:一是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竞争合力;二是突破"两制"约束,加快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发展动能;四是建设环珠江口自由贸易区,营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0.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承载力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成渝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水资源承载力城市群的发展影响,南方城市群承载力高于北方城市群,承载力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呈倒U分布等承载力区域差异,并且诊断出五大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优化承载力结构、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合理引导资源需求、实施空间管治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冯静 《企业导报》2010,(4):162-16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的相似性及经济和文化的关联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而各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是维系城市群的内在纽带,有必要将珠三角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实证分析,以便对城市群网络式发展提供建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时代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技术与网络空间理论,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分析数字技术对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影响.数字技术导致虚拟与地理空间共生,可达性最大化,城市区位最终取决于数字网络等级与地理区位的综合作用,城市功能高度复合,城市群空间形态重组并呈现网络化特征,多功能社区是构成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基本单元,强调自然生态,同时传承城市文化.长株潭城市群由工业时代"多中心、组团式"的公路网格空间形态向数字化时代"一主两副环绿心"的数字网络式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变.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流的浙中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其政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浙中城市群的时间演化和空间特征着手,依据城市流强度和倾向度两个指标,分析了浙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城市流结构及其内在功能联系,并对浙中城市群八个城市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提出了建议.最后,针对浙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现状提出政策响应,即加强浙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促进"聚合主轴线"的形成和提升浙中城市群的外向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亮  张芳芳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2):41-47,封2
研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空间公平为核心构建城市群利益共同体关系模型,选择分别对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协调发展起到引擎作用的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进行一体化发展成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双中心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一体化响应程度均远超群内其他城市.(2)两大城市群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群的发育现状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化空间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按照城市群发育程度,由高到低可以划分为都市连绵区、成熟城市群、潜在城市群三类。当前中国已形成"4+8+12"的城市群级别结构,即4个都市连绵区、8个成熟城市群、12个潜在城市群,在空间分布上构成了中国"准菱形"的城市群架构。对比2010年和2000年的城市群发育状况可发现,城市群地区是中国经济、人口、就业的核心聚集区域,但经济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人口和就业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城市群创新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研究,以解决我国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发现:各城市群的创新能力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呈减弱趋势,而城市群之间由于要素的流动和共享,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正向激励。因此,应发挥榜样城市的示范作用,对周边区域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提速,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联动延伸,以此带动其他城市群,使各城市群之间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范玉凤  马宇博  刘倩 《价值工程》2019,38(16):152-154
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城市群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群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城市群的有序发展需要从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着手。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空间集聚状态、城市群经济集聚状态、城市群城市关联程度等角度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从而探析京津冀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依托"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提出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