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倩 《中国经贸》2012,(10):14-14
劳务贸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推动劳务贸易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劳务贸易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产生及其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路径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定义贸易强国的基础之上通过贸易利益曲线和贸易方格对贸易强国进行了描述,并进而从贸易特征、外贸基本面和外贸对经济的作用三个层面对贸易强国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分析表明,我国在贸易结构、贸易条件、贸易竞争力以及外贸贡献度和贸易利益分配地位等方面与贸易强国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过程是贸易模式演进路径的一个阶段,而要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做好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等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1997年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经验分析,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各部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且发展不平衡。最后,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借助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持久的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应该是中美双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哈回合停滞不前和全球贸易结构尤其是服务贸易结构趋向高级化,加上美国的强力推动,全球贸易规则不断演进,TPP谈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TPP谈判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要求开放服务业,还关注贸易背后的诸如劳工和环境标准的问题,其谈判的分歧取决于谈判各方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美国的贸易规则。一旦TPP施行,美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将得到增强,并且美国贸易商将获得规则上的优势。而对于中国而言,TPP的施行将给中国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但中国可以选择深度开放、加强双边或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利用上海自贸区对TPP规则进行融合等方式来应对TP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MS、TC、CA指数测算了中、哈两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双边贸易竞争力,用IIT指数测算了中、哈产业内(产品内)贸易情况。分析得出:中国对哈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种类具有绝对优势,但贸易额比重不足1/2,而哈方贸易竞争力依赖于少数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对哈国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全面占优,不仅产品种类多,而且贸易额占比也远远高于哈方;中哈产品内贸易品种甚少,贸易比重甚低,且近5年内还有所下降;除"资源型制成品"外,属产品内贸易的工业制成品均为中低技术产品。为此,促进中哈贸易应放松管制和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先解决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的协调执行和层次提升,稳步解决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基于Hummels和Kenow(2000)建立的贸易增长分解模型对近三十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行了分解,指出该增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转折点,勾勒出了中国贸易发展的两条主线——依照比较优势的出口贸易扩张和政府主导型的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然后,文章利用一个简化的垂直差异产品模型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出口贸易增长的机理和福利变化,指出了中国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机制及中国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的集中体现,是"美国贸易模式"与"东亚贸易模式"冲突的必然结果。迅速发展的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在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流向结构及贸易利得分配格局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在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中充当了贸易模式冲突的突破口的作用,国民福利不增反减,中国应该深刻解读"东亚贸易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探索更科学、优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引导世界经济向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17):33-33
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公布的“2005年世界贸易形势与2006年前景”报告说,去年世界贸易实际增幅为6%,明显低于2004年9%的增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中美贸易增长呈加速趋势,最迟在1932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中美贸易结构及其演化成为近代中国外贸结构趋势性变化的缩影。在尽可能囊括近代中美贸易的全部商品并重建贸易品三级分类的基础上,更为详尽准确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显示,近代中美贸易存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两个相异的演化趋势。在1932-1934年之前,中美贸易结构一度呈优化趋势,两国处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得以实现各自的比较优势和比较收益;在1932-1934年之后,中国未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及时完成工业化,有成为资源出口国和工业品进口国的趋势,贸易结构优化的进程面临中断。从大国经济关系的视角而言,近代中美贸易结构及其演化展现出中国在近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中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欧盟双方的贸易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不断增长的贸易额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双方的贸易状况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中欧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和曲折。回望中欧贸易走过的历程,从反倾销到技术壁垒.从知识产权事件到市场经济地位承认问题.中欧贸易之间不时出现摩擦.  相似文献   

18.
蒋颖 《科技和产业》2013,13(3):48-51
内容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加入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有GDP总量、人均GDP、FDI,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两地农产品贸易潜力,得出闽台目前存在"贸易不足",双方存在较大贸易潜力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APEC促进区内贸易作用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PEC于1989年建立以后。在推动区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都没有超出各成员在WTO中的承诺,APEC自身对区内贸易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APEC自身固有的缺陷和矛盾在实践中逐渐显露,APEC的凝聚力锐减,加上2000年以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APEC对区内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衰退。本文将通过运用贸易份额法和引力模型来测量和分析APEC对区域贸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区际贸易的认识,结合我国区际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我国发展区际贸易的可能性、必要性,进而提出一些对策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