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视角,初步构建结构变迁中贸易与环境的理论新框架,得出许多新见解。研究认为:(1)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2)经济发展中贸易结构内生变迁的环境污染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趋势。(3)在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扭曲加剧污染排放强度,但对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结构;且贸易结构的变化与污染排放强度呈U形变化特征。(4)相同的贸易结构在不同的生产结构状态下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强度不同。(5)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的扭曲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匹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王少林 《南方经济》2017,36(7):1-16
新常态指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并呈现新的稳态形式,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判断。文章尝试基于条件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行划分,量化识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刻,为从经验分析角度深入分析新常态奠定基础。实证结果显示,1995年第2季度至2005年第4季度为中国经济旧常态时期,2008年第1季度至今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其余为过渡期。此外,文章进一步应用时变参数模型从要素禀赋视角探讨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原因,发现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并未发生较大改变,经济新常态的形成主要源自于就业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徐锴 《科技和产业》2023,23(20):12-17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2016—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财政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财政补贴能够激励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强度的财政补贴反而会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的提高不仅能够加深财政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倒U形关系,还会推迟倒U形关系拐点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对外贸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生产水平及比较优势的影响作用于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建立以技术水平为自变量、以出口商品结构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通过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进步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调整的显著影响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的提升。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一定的政策导向以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6.
7.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区域发展战略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发现,违背比较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使得人均能源消耗增大。进一步地,利用我国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选取老工业基地数量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工具变量等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支持上述理论假说。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不同。进一步讨论发现,违背比较优势的区域发展战略还会导致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延后,峰值也将变大,阻碍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收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议政府采用符合比较优势的的地区发展战略,并大力支持创新和相关人才的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增长新常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融资结构是否适合现阶段产业发展?何种融资结构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本文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首先用索罗余值法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测算,然后探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融资方式均通过资本产生正向作用,且直接融资贡献约为间接融资的5倍。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进程中,应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医疗条件持续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亟待深入探究。文章基于要素禀赋视角,利用2000—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再次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水平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能通过促进整个社会要素禀赋质量提升和结构改善两条路径推动技术创新;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给技术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用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等五个部分,进一步利用核密度方法、时变参数方法、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五种增长源泉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投入是拉动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环境技术进步和环境管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而环境技术效率和产业环境结构的总体恶化则阻碍了中国省区经济的增长;2000年以来,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总体呈现缩小趋势,要素投入是促使中国省际经济差距趋于缩小的唯一因素,而其他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拉大了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其中,环境管制对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作用最显著,其次是环境技术效率和环境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产业环境结构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山东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背景,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对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下市场与政府两个层面的价值理论,以此透视山东经济转型的三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慢、服务业发展落后和制造业发展粗放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理论性建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框架分析,文章认为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在市场主体配置调节体系的前提下,需积极采取辅助性举措,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包括一般贸易还包括加工贸易,这两类不同的贸易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文章将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运用差分GMM方法分别研究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加工贸易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该更加重视一般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16.
许培源 《科技和产业》2008,8(9):29-34,41
贸易开放带采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1980—2006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然后通过基于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联合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中低技术品,高技术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果更明显,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更直接地影响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调整贸易结构和增加教育投资是强化贸易开放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的两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格局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广东省的优势产业,白色家电产业如何在新格局下保持其竞争优势,维持领先地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立足于广东省白色家电产业的比较优势,基于技术创新与海外扩张两条产业升级路径,对白色家电产业维持前沿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评估,并对此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有为作用进行分析,为引导广东省白色家电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围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从理论上深度厘清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传导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直接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绿色创新能力对GTFP的间接影响;分样本研究土地价格扭曲对不同城市GTFP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土地价格扭曲通过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抑制GTFP,对GTFP的影响呈现东部不显著和中西部显著负向扭曲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地价格扭曲与GTFP之间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加快出清僵尸企业,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及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企业僵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旨在鼓励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府发展战略会显著提高当地企业僵尸化的概率,且这一影响对公有重工业、中西部以及上游行业公有制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可能是造成中国僵尸企业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僵尸企业需要从源头出发,政府应充分发挥培育和完善市场的作用,因势利导地制定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防范僵尸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庄芹芹 《科技和产业》2021,21(5):160-165
全要素生产率问题是近年来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述全要素生产率外文研究文献前沿对启发国内理论研究和指导中国高质量发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国外全要素生产率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方面,涉及理论方法探讨、特定部门或新兴行业生产率测度、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等问题.研究视角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不断演进,研究内容由传统部门向数字经济等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迭代更新,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