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可作如下表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为了并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都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畴。首先,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这个范畴,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一切为了并且能够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不论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2.
崔忠仁 《广西经济》2005,(10):28-29
1.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构建文化广西,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5元,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物质资本的怍用相对下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处于短缺经济阶段,企业只要拥有了一定物质资本.生产出大量、便宜的产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利。现在的市场状况与以前不同.供给大于需求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企业只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生产出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要素不是物质资本.而是能将物质资本的效用发挥到极致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纯粹的物质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要求在使用物质产品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的享受。因此在生产经营当中注入文化因素已成为一种趋势,文化营销已成为企业突现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艳梅 《魅力中国》2014,(22):57-57
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令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仅是要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跟上时代、世界的轨道,还要把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跟上时代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要寻找发展和生存空间,还要开展公益化工作。只有在文化上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质与文化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产业界定 当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国家文化部在《关于支持和促进发展的文化产业若干意见》中表述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特征是以产业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经营,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了统一文化产业统计口径.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首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其中定义文化产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我们新建一间工厂,当然首先要考虑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符合于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或者是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但是,在设计时又要考虑到,工厂排出来的污水和废气,如果不加以清除,就会污染环境,成为公害,危害人民的健康,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因此,必须采取防范和净化的技术措施。这道理大概人人都懂得。为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的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简称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它不仅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于解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及其现实满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原则。经济落后时期.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发展目标就转向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是文艺工作的骨干工程,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根据新形势的新要求,文艺工作必须加大力度,把文艺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需要在多出作品、多出精品上下功夫,使文艺工作更好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纯粹的物质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要求在使用物质产品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的享受。因此在生产经营当中注入文化因素已成为一种趋势,文化营销已成为企业突现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人们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一些同志主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分析社会生产目的。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什么类型的社会生产,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目的。”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增长必须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也就是说,要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纯粹的物质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要求在使用物质产品的同时能够得到精神的享受.因此在生产经营当中注入文化因素已成为一种趋势,文化营销已成为企业突现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加有力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地方市容环境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工作战斗在市容环境文化建设的党员干部和劳动者.必须以很强的政治敏感性.毫不动摇地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富有区域和地方特色的先进市容环境文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这几年工作做得很好,很有效益,包括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一直繁荣兴旺,人民生活也逐年有所改善。取得成绩的原因,当然首先应该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与兄弟省市的合作。其次应该归功于全市干部和人民的努力,这中间也包括商业战线同志们的功劳,这就是积极地推进流通体制的改革、把流通搞活了。流通活了,就反过来促进生产的发展,并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论是国内或国外的朋友,都从广州市的巨大变化,看到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正在形成,看到我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将会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怎样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集体经济》2008,(11):66-69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深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勇于开拓创新,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崛起的速度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记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呆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B)《小]评文选》第S卷第63~M页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  相似文献   

18.
广东茂名市808个老区行政村,到2010年底,乡镇通老区村公路3784.6公里全部实现硬底化。乡镇通老区村公路硬底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10月,共投入10.55亿元。老区公路建设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计划工作的出发点应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工具。计划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计划是否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特别是是否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每个社会的生产都有它本身的目的,而生产目的是由该社会的经济条件,主要是由特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在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粮食生产发展的影响如何;要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应该有哪些政策取向,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状况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15年来农业的迅速发展,保障了国家建设和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变了农村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