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侵害主体的范围应与目前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当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我们认为,可否考虑在《国家赔偿法》领域引入公务员的概念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明确: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务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随着我国行政立法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用国家公务员概念取代国家工作人员,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际行政  相似文献   

2.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中的基本原则,它肇始于德国行政法院判例,后经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等的效仿、继承与发展,现已成为大陆法系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明确提出信赖保护的概念,但却提出了与此类似的制度.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确立的合法预期制度,美国确立的不得翻供制度等。在整个行政活动中,信赖保护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树禄  刘洪涛 《活力》2010,(21):113-113
行政问责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在全国的推进,缺乏统一的制度架构和法律约束。在相关配套制度、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规定以及问责程序设计上等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建立具有全国性的、有权威性的行政问责法,推进行政问责法制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合同法律关系主体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契约)在行政法学界是一个长期探讨的话题。其中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合同概念,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之所以存在诸多的不同的观点,其一是对行政合同双方的主体含义这一形式要件纷争不清;其二是对行政合同是否是为达到行政管理目的这一实质要件商榷不休。笔者对后者暂且不论,就从行政合同的概念谈起,分析我国行政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分类。一、行政合同概念中的主体在许多学者的著作和文章中,有关行政合同的论述着实不少,在论述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对行政合同的概念做了解释,但对行政合同法律主体都没有进行过系…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余年来,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运行还存在诸多障碍。本文从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与同行商榷。一、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1.行政干预不可避免。行政诉讼是民告官的官司,而法院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同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制约,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6.
法人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商事主体.但法人并非是在登记的时候突然产生,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各国公司法及著作都对法人作出了具体详尽的规定.但设立中法人的概念、 法律性质及责任等却并没有清晰明确的论述.本文试从设立中法人的概念、 法律性质及责任作简单阐述,并针对 《民法总则》 第75条之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制度的特征 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企业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私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股份制,是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但与西方国家的企业制度相比,日本企业却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日本企业的持股法人化,即企业的大部分股票为法人企业所持有,股份日益向法人集中,个人持股相对减少,形成了法人持股为主,个人持股为辅的“法人资本主义”。在日本,已发行的全部股票中,个人股东的持股率仅占30%左右,其余则均为法人股东持有。日本公司的法人股东中,尤以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物权法主体地位——从国家所有权性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当前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国家作为典型的公权力组织,虽然它事实上是国有财产的所有人,但能否在法律上享有物权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所有权相关理论进行评析,试图澄清存在于一些理论与制度上的模糊认识,以论证"国家"是物权法上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国《公司法》引入国外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并正式运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然而,由于该制度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在适用上明显经验不足,许多具体适用的要件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使其适用效果未能令人满意。笔者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本身出发,研究该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要件,分析资本制度改革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该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无论是放权让利、利改税还是承包制或是公司改制,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营者的责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增强企业活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却收效不大.国企改革难点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国企改革的困境在于企业激励机制失灵,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入股票期权这一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报酬制度,建立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进一步改善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基础设施投资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投资领域中出台了一系列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政策法规,如<行政许可法>,"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制度创新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目前投资领域仍存在着无法可依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亟待进一步实现制度创新,在投资领域加快竞争机制的建立,引入多种主体的民营资本,重建市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推广公务卡制度引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推广公务卡制度的内容、特点、原则,引入财政授权支付的背景、作用,以推广公务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偏差及完善公务卡业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法人分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制度是近、现代民法上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一次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民事主体制度,至今尚不到二十年,其间又正值国家处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其制度的设计及法人的分类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现代商业企业制度与商业企业文化相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企业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国有商业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大多数企业在改革之前,所有权属于国家,改革后,所有权名义上属于国家,但国家对这部分资产缺乏明确的产权代表,运营主体模糊,甚至法人所有权也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15.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美国,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修订后引入了这一制度,但对于逆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并未做以规定。本文在对法人人格逆向否认制度进行探讨的同时对于我国立法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司法制度,各个先进的法治国家都在其法律中对法官惩戒的主体、事由、措施和程序有着详细且符合司法规律的规定。并且在制度设计中,都明确了法官惩戒制度的作用应该是惩戒与保障的结合,体现出了法官惩戒制度对法官独立审判的尊重。使得行为不当的法官受到了应有的惩戒,维护了司法公信力,与此同时又保障了法官的独立性没有遭到破坏。然而,我国目前以《法官法》和其他一系列相关司法文件构成的法官惩戒制度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病。文章通过对域外4个国家的法官惩戒制度进行介绍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现状及其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继而对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完善之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内外部审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主体,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财经秩序、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公务收支行为,高效开展公务收支财会监督需要相关监督主体具有非常高的监督能力。公务收支监督能力培养,首先要了解公务收支的管理监督重点,进而梳理出违规及舞弊点;其次是掌握寻找疑点的财会监督线索提取分析方法,从而形成财会监督思维,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本文在梳理财会监督线索提取分析方法基础之上,结合国家省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要求,对公务收支的财会监督线索进行深入分析,供财务人员、内外部审计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承担公共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公务组织及其公务人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行政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一般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行为。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能不能成为维护法律权威的力量,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这是一部我国非常重要的基本法,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从法律制度上全面规范政府的行政处罚行为,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步骤。对我们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廉政事业建设,对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对各级行政机关,对每一个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是关系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20.
一、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主体方面的不同 1.贪污罪的主体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和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我们将贪污罪的主体分为三类:(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的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部分行政机关的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另外,在我国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地位,决定了其管理工作在国家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对在上述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应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待。(2)准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此外,准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3)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