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超过106的警戒线,近十几年来婴儿出生性别比过高的趋势有进一步加剧的倾向。拟从影响人口性别比的三个方面即婴儿出生性别比、两性保存几率的差异和人口迁移,特别是婴儿出生性别比方面分析中国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陕西出生人口性别比显著高于正常值,且有加剧趋势。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3.
人口性别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口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广西人口性别比水平一直高于全国水平,广西又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份,研究农村人口性别比的状况、发展趋势,对广西人口性别比的控制有实际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习俗对广西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习俗使农民产生强烈的男孩偏好,强烈的男孩偏好是导致高出生性别比的根本原因,只有以一种新型生育文化去替代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文化,才能逐渐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逐渐降低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发展的过程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福建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人口过程的因素,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由于传统文化、现实生产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性,因此,只有采取行政的、法制的手段,加大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的打击力度,才可能在短时期内降低福建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持续偏高的现象,我国目前公布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准确性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最新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历年全国在校小学生人数统计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等几组不同来源的出生性别比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相互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低年龄组女孩漏报、瞒报的原因,我国目前公布的人口出生性别比略有夸大,但是从程度上而言夸大不多,大概在2-3个百分点左右。即使扣除了这2-3个百分点的影响,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水平依然严重偏高,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7.
在亚洲的许多地区,妇女和儿童被严重忽视和虐待,甚至经常被杀害,导致性别比偏高。近几十年来,选择性人工流产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其原因在于儿子偏好以及子承父业、出嫁从夫等相关的社会习俗。人口性别比偏高将会导致更多的暴力犯罪、局部战争、政治不稳定、药物滥用、卖淫和贩卖妇女等严重社会问题。文章对印度等相关国家的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国际视角看待我国的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近期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等问题。对此,应继续稳定和完善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议恢复婚检,加强婚育、保健和教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严惩用B超鉴定性别后有意堕女胎的行为;加强计划外生育的管理,健全城乡基本保障制度,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9.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事关子孙后代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本文从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农村棘手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一直是人口研究和性别研究中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对我国出生性别比现状、出生性别比失衡原因、出生性别比失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根源的再认识,即出生性别比失衡和生育率下降存在着某种联系。当一个国家生育率下降速度过快,且下降到一个过低水平时,就会出现生育数量和生育性别之间的矛盾激化,这种矛盾的激化最终形成了质量换数量的生育行为,从而造成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个体储蓄模型和企业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国经常项目收支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一国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8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该负效应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性别比对我国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表现出倒U型特征。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我国经常账户变化的1/4,是经常账目收支持续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诸多的不和谐.计划生育政策合理调整的逻辑是:"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比较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已承认了"潜在的男性偏好"的合理性;进行胎儿性别的选择体现了一种进步.新政策的合理性:该政策能够得到严格实施,能杜绝三孩及以上生育,达到控制人口增长规模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人口出生性别比;能使夫妻关系和睦、家庭幸福、儿童健康,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该政策具有公平正义性.政策实施建议:分阶段实施;对独生子女家庭继续给予原已承诺的奖励;政府不应该鼓励不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3.
广西的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性别比失调将给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产力不高,非法进行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经济上歧视女性等经济因素是造成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与否,不仅直接决定着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本文以广西农村人口性别比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生人口性别比发展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观点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也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发表后。农业人口统计资料失真后该怎么办。我国目前到底是农业人口多还是非农业人口多?这成为笔者需向同行和读者认真回答的两个问题。对前者其办法不外乎以下五种:一是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划分,而代之以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二是继续让原有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资料滥竽充数;三是借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农业人口的资料;四是公开宣布公安系统统计的人口数据是农业户口的人口与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五是千方百计搞一套接近实际的中国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资料。前三种办法均不可取。第四种办法从公安系统来说。也许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它无助于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计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第五种办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对后者,如截至目前,肯定是非农业人口比农业人口多。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困境及潜在的风险主要有:人口规模过大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失衡,严重困扰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失衡,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和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人口结构性失衡,制约着社会和谐和发展;人口空间分布的失衡,制约着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降低人口发展风险,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路径选择主要有:树立全面科学的人口理念,增强人口风险意识;开启中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的行动方案,构建人口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调整人口政策,适时引导人口均衡发展;采取综合治理,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代石家庄的农村城市化,有别于一般近代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它既是由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逐渐转化的过程,又是人口跳跃性快速增长的过程.由5次较为明显的跳跃增长,将石家庄人口发展带上了城市化的快车道,短时间内人口数量的涨幅大规模提高.每次跳跃增长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9.27‰,由蕞尔村庄跳跃式地发展成为一座中等城市.虽然其人口总量无法与开埠通商口岸大城市相提并论,但是,其人口年均增长速率之快,在全国近代城市人口发展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学说是从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理论发展而来的。本文以资本形成和资本/产出比例变动模型、“临界最小努力“发展模型以及技术进步发展模型等理论学说为基础,阐述了20世纪以来有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学说,并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简评。然后就人口增长的经济效应、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言进行理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费峰 《现代经济》2013,(8):108-109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其中,人口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从人口因素出发,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数理分析解释了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了作为早期人口高增长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影响,研究了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攀 《全国商情》2010,(3):135-13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中国新生儿性别比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分别从现状、产生原因、未来预测、政策讨论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