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区产业生态系统是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平台,包含"区域环境"和"产业群落"两部分,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而能量流的传递途径是矿区生态产业链(网)。煤炭矿区循环经济有三种实践模式:生态型煤炭循环经济单元、生态型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生态型煤炭循环经济城市。  相似文献   

2.
运用生态效率和产业集聚原理,提出了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效益测算方法,并以此对兖矿集团生态工业共生生态效率和集聚效益进行测算与分析。通过生态效率测算与分析,得出兖矿集团生态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表明兖矿集团开始向着生态工业网络化发展;通过集聚效益测算与分析,得出兖矿集团生态工业共生集聚程度还比较低,生态产业链(网)还不够丰富;最后指出兖矿集团生态工业共生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矿区生态产业共生模式的分类,分别从物质流向和供应链方面对矿区生态产业共生模式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矿区生态产业共生模式的演变趋势,即:行为和组织角度、运作方式与共生单元所有权角度、共生单元关系方向角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资源诅咒”理论的回顾,认为“资源诅咒”陷阱的产生不是因为资源丰裕,而是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对传统产业模式下的“资源诅咒”陷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下,通过各种传导机制阻碍了矿产资源的优化利用,形成“资源诅咒”现象,因此,发展生态产业可以破解“资源诅咒”,将矿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途径,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并根据生态产业的内涵和矿区特点归纳了矿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链即是围绕某一产业(或某类资源)在相对的区域内由众多企业共生于一个生产体系中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衍生的生态综合体。产业链形成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它研究产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研究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和价值形成,它仍然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清产业链和产业集聚、供应链、价值链和产品链的关系,对如何建设产业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采煤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重建模式,旨在寻找科学高效的塌陷区治理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塌陷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塌陷区治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通过比较塌陷区生态重建、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不同,界定了塌陷区生态重建的内涵;在对当前国内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模式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产业引导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模式,然后根据生态产业的本质特征,探讨生态产业发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重要意义;最后以淮北煤矿区为例,深入剖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在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现状,其次梳理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淮南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珍珠是江西的特色产业,其发展常受到市场价格频繁震荡、产业地位弱化、加工能力不足、技术人才流失、生态经济竞生的影响而缺乏持久力。应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指针,用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指导珍珠产业发展,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珍珠产业与生态共同进步。要充分利用珍珠生产优势,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加快人才建设和技术开发,提高珍珠技术含量,提升珍珠产业地位,做大做强珍珠产业链,夯实珍珠产业增值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产业循环和生态补偿意识,促进珍珠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演化机理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和概括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及其特征,阐述和分析了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演化特征和演化方向,建立了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总体发展演变模式。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总体发展演变模式主要由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组织发展模式和共生行为发展模式、共生发展选择模式以及矿区生态工业共生系统发展的生命周期四个要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前饭店经营多出现资源高占用、能源高消耗、消费高浪费、经营高污染等非生态化的现象,实施生态化经营是消除这些不良现象的理想途径。本文结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探讨了饭店业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内在机理,并根据现实情况从饭店建设之初引入生态设计、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采购、采用清洁生产、实施低碳管理、倡导低碳消费、加强监督管理、创建绿色示范饭店、培训员工生态知识、强化公民生态意识等十个方面探讨了饭店业实现生态化经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基于“链”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避免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低端"加工制造业"?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链"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和生态链这五个方面,寻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取向和措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逐步切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高端环节,利用内需市场吸收全球高级生产要素,促使企业从加入GVC逐步走向主导全球创新链,大力发展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产业链,成为金融危机后时期我国新一轮国家竞争战略的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货物贸易粗放增长加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外商投资带来的出口扩大和污染产业转移加剧国内环境恶化,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环境。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货物贸易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清洁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消除污染产业向国内转移;改善对外投资环境管理,树立中国企、止新形象。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学视角对产业经济理论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生态因子、种群密度、食物链等概念的应用,对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提供了一个分析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生态圈体系构建与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旅游产业生态圈。本文基于产业化、市场化、大数据的时代特点,论述了旅游产业生态圈发展的背景,进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圈层次架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从物质和能量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旅游产业生态圈体系模型,进而提出了四大管理创新,以期实现旅游产业生态圈持续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目前,迫切需要系统建构涵盖"海洋生态价值理论与方法体系—海洋生态损益评估—生态补偿标准技术方法—实施方案—管理应用"完整链条的海洋生态补偿认知体系,为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海洋生态价值及其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基石,对围填海、溢油、保护区等不同用海补偿,都可归属为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或生态保护补偿;也都绕不开科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这一核心问题;也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突破,可以为我国实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学理基础及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景宁畲族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独特而又丰富,创建“畲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较为成熟。针对景宁旅游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宜实施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策略有:产业定位、产业布局、龙头产业带动作用、优化管理体制、优化部门分工协作和优化投资环境等;旅游品牌建设策略有:推行精品工程、加强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培育一支高素质旅游服务队伍;旅游市场开拓策略有:做好客源市场分析、运用好促销策略、参与区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中首先说明生态文明对人、社会经济、生产力、消费力的发展、对社会文明的作用;接着提出,我国多年来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防治.还提出要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模式;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要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弘扬生态文明,以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