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淑萍 《中国市场》2006,(11):84-8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1、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主题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们实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常提到的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外部世界.这个"自然环境"是环绕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而逐步展开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部分,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人作为一种高级的特殊生物对这两种环境有天然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类的时代困境及生态转向凸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它深化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为人类提供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揭示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人口膨胀,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消耗等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生态伦理教育作为其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优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对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范式。生态文明也是人类在后工业化时代应对工业与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博弈中所产生的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生态文明存在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自然的维度,另一是人的维度。生态文明是两个维度的和谐与统一。生态工业正是整合两个维度,促进生态产业化,通向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是产业生态化的微观途径与具体举措。生态文明中"人的维度"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伦理观,积极实施企业生态工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霍芳霞  王雁 《商业时代》2012,(14):26-27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该理论发展始终的精髓,对古代自然观以及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抽象自然观的批判,是生态批判的理论理性:对资本主义生态现实的批判,是其实践理性;其价值指向是如何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解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批判思想为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参照,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生态观主要体现在:建立在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马克思还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社会制度的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态观主要体现在:建立在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采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马克思还认为消灭私有制是彻底解决生态问题的唯一途径。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坚持以马克思生态观为指导,转变传统的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认识,通过社会制度的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一、会计生态的存在意识 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会计生态跟其他生态形式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会计产生时,会计就处于自然环境、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生态中;会计产生后,会计一直以人类、社会、经济等会计外环境和会计人、会计事、会计物等会计内环境组成的生态形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
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推进的工业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如今的中国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短短几十年间,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无一幸免都遇到了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生态问题。纵观全球,生态危机正以难以遏制的蔓延之势席卷整个世界。生态危机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遭受的苦难,而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个人梦、中国梦、民族梦、世界梦,都将被生态危机无情击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不了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自然解放理论,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惠允 《致富时代》2011,(3):158-159
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对科技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各国关注。正确处理环境危机,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同时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加强环境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唯一的目标和主要责任,因而企业是典型的“理性经济人”.然而现代文明的际遇和“理性生态人”的觉悟已越来越不能容忍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逐利行为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现代社会和当代的企业理论都以强烈的姿态反对企业逐利行为造成人类与自然的分离,强烈要求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伦理规范,承担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伦理责任,从“理性经济人”走向“理性生态人”.  相似文献   

13.
黄露 《商》2014,(2):373-374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不断更新变化,与此相对应的人类生存环境难免会遭受到某些程度上的破坏,逐渐趋于恶化。基于此,人们开始对在实践活动中由于自身不合理的生产行为和社会行为所引发的不利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后果进行一定的反思,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了人类迫切关注的焦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在他们看来,作为人类遵循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的生态文明,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这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重  相似文献   

14.
生态困境的产生让人类意识到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联,从而使人类更加注重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映衬、相互制约。对生态困境的思考深化了政治的生态化趋向,生态视域中关注差异更成为生态政治的生发点。政治的生态化使政治哲学进行着生态化模仿,并且企盼人类重新思考政治哲学的现代追求,从而构建新型的生态政治成为现代政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谢思真 《品牌》2014,(12):15-15
人的消费行为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的不正确的消费观使得自然成为人类的奴隶,从而造成了破坏自然和生态危机的恶果,这种后果所带来的危害又会施加在人们身上,人们只能自己承担。因此对于污染性消费、过度消费和诱导性消费的行为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践行一种绿色的生活消费行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3)
<正>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遵循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总和[1]。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形态,相对比而言,生态文明更为有机和系统,将人类的新起点进一步提高,视野进一步开拓,关键点是将人的产生与生活放置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尺下加以衡量和判断[2]。它是对以往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生态文明范畴学界流行的四种主要观点:生态系统文明、自然与人和谐论、三大文明统一论、时代特征论.提出目前生态文明价值伦观的两种对立倾向.人类中心主义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分析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发展伦理.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中生态文明的确切内涵,解释二者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一、以控制自然资源、争夺自然资源为中心,使自然和社会都付出代价的旧式现代性的传统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虽然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巨大作用,但是对人类生存和未来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隐患,它过于乐观地看待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大生产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却没有估计到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和环境的恶化,从而将人类引入一种盲目性——掠夺性地征服自然、功利性地破坏自然的环境危机之中。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负向变化。自然环境主要由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气候、矿藏、植物、动物等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构成,按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不同程度,又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之别,其中,原生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环境,如人迹罕至的荒漠、原始森林、大洋中心水域等。次生环境是在人类活动的参与影响下发生的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打上了人的活动的印记的自然环境。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晶  唐文 《商场现代化》2012,(5):129-130
城市是大自然中人类建造的巨建筑,是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活在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城市中。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城市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居民居住环境和公共环境,根据生态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杰 《商》2012,(17):218-220
旅游环境哲学作为哲学思想与旅游学科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已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注意并被提上研究议程。旅游环境哲学研究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的理念是主张扬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和人统治自然、人必胜自然的哲学思想,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旗帜,主张建设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统一、和谐共处的社会。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旅游环境哲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还鲜有专家学者专门针对旅游环境哲学进行系统阐述,零星的一些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哲学问题、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游客容量问题、生态旅游与生态伦理等方面,严格来说这些研究成果远远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哲学的层次,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拟从旅游环境哲学思想研究体系构建与旅游环境哲学实践研究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尝试阐述旅游环境哲学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